第113章 才略睥睨【求订阅】
荀彧最近非常忙,比曹操还忙。
他长于后勤调派,大局统筹。
曹操但凡统兵出征,后方的事就会全部托付给荀彧。
包括曹操的亲族夏侯渊,夏侯惇,曹家的一众人,都要听从荀彧安排。
荀彧今年二十八岁,繁重的事务,让他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才能日益显现。人也越来越威仪,成熟。
他进入书房,在曹操左侧入座。
贾诩在右侧,卞媚坐在其下首。
荀彧先递给曹操一卷简书,上边是第二次统计普查的青州降军数量,青壮老弱比例等等。
这是一项繁杂的工作,戏志才具体负责。
志才抱恙,头疼的厉害,我让他去就诊,休息一日,没过来。荀彧说。
曹操心里掠过一丝忧虑。
词条数次提示戏志才这人爱动脑,思维一刻不停的运转,有早亡的可能。
有什么办法能缓解治疗?
张仲景已回了长沙,但应允曹操,稍后会再来兖州坐诊。
曹操给他的承诺,是动用官方帮他搜集各类诊病的方子,病例,帮他补充正在著作的伤寒杂病论一书,直至成书。
还有华佗,已着手联系。
等两者都来了,看有没有良方能医好戏志才,以及自己的头疾。
荀彧道:青州军作战时的消耗,老弱多被淘汰,所以青壮比例很高,大抵有三十万青壮。
我来找州牧之前,与其他人商榷多次。
我们商议的结果,是建议将青壮抽选入军,大概二十五万上下,分别成为地方卫军和州牧府直辖军。
史上的曹操收服青州军以后,募三十万青壮,成为起家的根基,以其征战天下。
但是养这三十万军,消耗了整个兖州的财富,粮备。
而青州军原是贼寇,流民成军,有些恶习是很难改的。
散漫,惰性,积弊已久。
数量多了以后,愈发分散了其精锐程度,战力始终达不到最顶尖。
关于青州军的安置,曹操结合穿越的经验,对后续的预见,有自己的考虑。
还有什么意见?
荀彧道:黄忠,张辽,都说当抽调至少二十万成军,以兖州赋税粮备,足可供应这支军伍。
为将者都希望能执掌大军!
曹操这段时间接连收服黑山贼和青州军。
骤然而来的大量兵源,让众将兴奋不已,皆希望兵马越多越好。
这是时下的主流观念。
多数人都建议保持三十万的建制,至少要二十万以上,以雄视天下之资,组建新军。
曹操等荀彧阐述过其他意见,道:我兖州养三十万军,不是不行。
但会消耗大半税赋,钱粮。
三十万青壮全都保留,青州军的臃肿,劣性,也会被我们继承过来。
荀彧和贾诩对视,立即就明白了曹操的意思。
州牧想保留多少,二十万?
不,最多十万。
曹操:原三十万青壮,只留最优秀那一批。把他们和我们原有兵马打散,混编,不断的汰弱留强。
要知道青州军这三十万青壮,是已经在他们内部用战术消耗后留下来的,本身就是见过血,有杀性,不畏战的优秀兵源。
所以史上的曹操,综合考虑,全盘接手了这些兵马。
而当下各方都在聚众,壮大声势,兵越多越好。
对外宣扬时,二十万敢说五十万,五十万就说一百万。
曹操却是认真思虑过各方面因素,十万劲旅,足可纵横天下。何况后续地盘扩大,还有增兵的机会。
裁撤下来的青壮,从事生产,挖渠,开源,种地。
当然,这么做会有隐患!
就是这些青壮散到地方,仍有可能聚众再反,给动荡留下了契机。
尤其是曹操如果出征,内部空虚,会放大这种因素。
但有问题就有应对的方法。
如果能吃饱饭,人心就会思定。
配合曹操和贾诩,荀彧的手段,便能逐步削弱这种潜在的乱象。
多出来的劳动力,消化好了,会形成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
先让他们成为地方军,一步步削减,可以将隐患降低。
曹操侃侃而谈,把自己的想法,原因说出来,和贾诩,荀彧磋商。
商议的结果,是按曹操的意思。
三十万只留十万劲旅。
另外还要从当前数十万的兵源里,抽选出三千人,正式组建第一批虎豹骑。
曹操又下令,任黄忠为兖州兵马左部中郎将,张辽为骑军中郎将。
此外,曹操正式以荀彧为司马,相当于他之下的二把手,总理大小事务。
曹操深通用人之道。
真正器重一个人,不是给他配备多少资源,也不是赏赐、奖励。
而是给他加担子,对其委以重任。
荀彧有时候自己都很迷。
他和曹操初识时,才学不显。
但曹操就是对他没来由的器重。
荀彧能做的,只剩下拼命干活,怕辜负了曹操这份信任。
谈完兵源分配的事,荀彧又取出另一份简卷,递给曹操。
曹操展开一看,是荀彧对后续兖州,乃至他麾下曹营发展的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