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鸿胪寺卿张九章,也是顾家夫妻的朋友,而张家与顾家的交情,绝不仅仅是朋友那么简单……高力士看了看李隆基的脸色,小心翼翼地道:十年前,宰相张九龄曾在回乡扫墓的路上,被盗匪劫杀,不知陛下可还记得?
李隆基点头:记得,好像张家死了不少亲卫和家仆,但张九龄他们兄弟和家眷似乎毫发无伤。后来张九龄回长安后状告安禄山,说是安禄山指使死士杀他,朕当时驳回了……
高力士道:那一次盗匪劫杀张九龄,张家人之所以毫发无伤,就是因为顾家夫妻召集许多游侠沿途保护,保住了张家人的性命,而那一战听说颇为惨烈,顾家夫妻也是在那一战里双双陨命,张家一直觉得亏欠顾家夫妻良多,所以顾青刚来长安,张九章便马上与顾青相认,甚至有意嫁张家嫡女与顾青为妻……
还有顾青昨夜作诗,诗里的那位李十二娘,当年与顾家夫妻亦是生死相托的交情,李十二娘与顾秋颇有一番纠葛,只是当年并无结果,顾秋死后,李十二娘至今未嫁。如今视顾青为己出,顾青作诗后,一夜之间传遍长安,也是李十二娘所为,刻意为顾青扬名。
李隆基看了高力士一眼,含笑道:这些往事你是如何打听到的?
高力士笑道:陛下,顾家夫妻在长安那几年,交了那么多朋友,而且每个朋友与他们皆是真心相交,这些年过去,长安城里仍有人惦记缅怀夫妻二人,老奴不用费什么劲儿,随便一打听便知道了。
李隆基缓缓道:顾家夫妻不过游侠之流,常行不法之事,居然能在长安攒下如此人脉,倒是不一般呀。却便宜了顾青,一个农户出身的孩子来了长安,原以为举目无亲,谁知处处皆是故人,闯了祸也有人出来维护,果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高力士跟随李隆基多年,看出了他的意思,笑道:游侠之流目无纲常法纪,行事狂妄,偏有一身杀人技艺,常以武犯禁,一击而远遁千里,官府无可奈何,这种人死便死了,不足惜也。
李隆基摇头,道:当年张九龄状告安禄山多次,朕亦驳回了多次,为了此事,朕与张九龄闹得很不愉快,后来将其贬谪,从此再未见过他。倒是当年张九龄路遇盗匪一事……高将军,你认为呢?
高力士心头一跳,看着李隆基无悲无喜的脸色,惶然状道:老奴不过是服侍陛下的宫人,可不敢胡乱猜测。
李隆基笑骂道:你这老狗,平日里多嘴多舌,真要你说话时却遮遮掩掩,事情都过去这些年了,说说有何打紧。
见李隆基此时似乎心情不错,高力士鼓起勇气小心地道:老奴打听到顾家夫妻身手不凡,当年曾与裴旻比试过,只稍逊裴旻半招,再加上当时夫妻二人还召集了不少技艺高绝的游侠一同护卫张家,这等身手,这等势众,居然还与盗匪厮杀得如此惨烈,老奴觉得……那群盗匪恐怕也不一般呐。
李隆基半阖着眼,淡淡地道:说话莫藏一半,直说无妨。
是,老奴以为,那群盗匪绝非寻常盗匪,确实是有来历的,张九龄后来状告安禄山,老奴虽无法肯定盗匪是不是安禄山所遣,但张九龄路遇劫杀却可以肯定是有人暗中指使,指使之人必然有权有势。
李隆基仍阖着眼,道:假定指使之人确实是安禄山,那么,安禄山为何要派人杀张九龄?当时张九龄虽说被朕贬谪,好歹也是曾经的宰相,究竟多大的仇怨,他敢劫杀宰相?
高力士小心地道:那一年,陛下对安禄山似乎特别恩宠,而张九龄则被陛下贬为荆州都督府长史,在别人眼里看来,张九龄已彻底失了势,安禄山是戍边武将,对失了势的张九龄痛下杀手似乎也不奇怪了……至于杀张九龄的原因,老奴记得多年以前,安禄山还只是平卢营州都督,因对契丹一战失利,被押解长安论罪,当时还是宰相的张九龄竭力主张将安禄山斩首,后来陛下赦了安禄山后,张九龄还对别人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看来是张九龄认为安禄山有反意……
李隆基眉梢忽然一跳,随即蹙眉不语。
高力士接着道:被当朝宰相认为将来要谋反,安禄山焉能不怀恨在心?隐忍多年才动手,也算有城府了。
李隆基缓缓道:若是如此,安禄山确实有杀张九龄的理由,这件事说得通了。那么,张九龄当年说安禄山有反意,此话可信否?
高力士心头剧跳,这句话可不好回答,他很清楚如今的安禄山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一则安禄山如今是两镇节度使,手握十数万兵权,二则,安禄山太会做人了,太会拍马屁了,每次来长安总能将李隆基和杨贵妃哄得心花怒放,渐渐的,安禄山在李隆基心中占的分量越来越重。
如今李隆基忽然问起安禄山有没有反意,高力士能怎么回答?手握十几万兵权,回答错了会要命的。
陛下,老奴求陛下莫再问,老奴真不知道安禄山会不会反呀。高力士苦着脸道。
李隆基不置可否,忽然笑了:若当年劫杀张九龄全家的幕后之人果真是安禄山,那岂不是说,安禄山对顾青有杀父母之仇?此仇……不共戴天呐。顾青当如何处之?
第一百五十三章 鸿雁寄书
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并不重要。事情是善是恶,也不重要。安禄山是不是做过劫杀张九龄全家的事,更不重要。
帝王眼里并没有太多是非观,虽说整天把正义和道德挂在嘴上,整天说着天命仁义,然而事实是,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哪位帝王没干过不可告人的坏事?宫闱秘事,朝堂争斗,一桩桩摊开来说,谁都是一屁股的屎,擦都擦不干净。
所以李隆基对安禄山是否干过杀人全家的事并不是很在意,李隆基是天子,安禄山是手握兵权的大将,都属于金字塔顶层的人物,大家的道德底线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都是低得不能再低了。
在朝堂权力中枢,顾青所任的官职并不重要,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左卫长史,离权力中枢还很遥远。但李隆基渐渐发觉,顾青这个人很重要。
首先,顾青的父母当年无意中在长安积攒了一定的人脉,左卫左郎将李光弼,鸿胪寺卿张九章,包括张九章的弟弟如今的广州刺史张九皋,在长安民间素有影响力的李十二娘,这还只是表面上的,当年顾青的父母认识的人脉绝不止这几个,只是如今知道顾青身份的人不多,暂时聚拢起来的只有这几个。
当年无意中结交的人脉,如今却恰可为顾青所用,稍待时日,当年的故人纷纷出来,恐怕是一股不小的朝堂势力。
其次,顾青这个人有才华也有本事,十八岁的少年郎不骄不躁,做事沉稳,李隆基甚至怀疑顾青两次蹲大牢究竟是不是有意示弱露拙,让人对他产生粗鲁冲动的印象,从此不再提防他,如果是的话,这个少年的城府未免太可怕了。
宫里杨贵妃对顾青视同亲弟弟,外面杨国忠与顾青合作搞那个八卦报,李隆基正要打压李林甫的相权,这个少年马上得罪了李林甫,非常明确地表达了政治正确的态度。
如今李隆基知道了当年张九龄和安禄山的那桩旧案,以李隆基的帝王心术来说,天下并没有能够完全信任的人,将来安禄山若权柄过大,李隆基终究也是要对他玩弄一下制衡的,毕竟这是李隆基玩了一辈子的手段。
偏偏那么巧,老天爷把顾青送来了,顾青恰好与安禄山有不共戴天的杀父母之仇,简直是天赐的制衡安禄山的对象。
不想不觉得,一想起顾青的种种,李隆基顿时觉得这位少年简直是老天送给他巩固江山的福星。
最重要的是,顾青是官场新人,无党无派,充其量只有几个他父母当年的故交。这样的人用起来放心,未来杨国忠要代替李林甫掌相权,按照帝王心术的惯例,在朝堂上也需要一股势力制衡杨国忠,东宫或可制衡,但杨国忠此人不学无术做事不够稳妥,倒下去的可能性很大,那么杨国忠之后,是不是还需要一个候补的制衡对象呢?
到了那个时候,顾青应该成长起来了,若没有成长起来,他便是一颗弃子,舍了又何妨。
李隆基越想越有道理,候补队员嘛,要从娃娃抓起。
垂头看了看手上顾青作的那首诗,李隆基忽然意味深长地笑了。
东宫最近有何动静?
高力士小心地道:自从陛下革了万年县令,又升了顾青的官后,李相的病越来越重了,有意思的是,攀附李相的三省六部共计十余位朝臣纷纷请调地方或是致仕归乡,李相的势力大为削弱,东宫的幕宾们如今正忙着造声势,朝中已有不少摇摆不定的朝臣暗中投到东宫麾下,原本朝堂上相权压住了东宫,如今正是此消彼长。
李隆基讥诮地笑了笑:朕的这位太子啊,心急了些,皇位迟早是他的,步子走得太急反而容易摔着。
高力士陪笑,唯唯不敢吱声。
事涉最敏感的东宫话题,高力士饶是极得李隆基宠信,也不敢胡乱插嘴,一不小心便是人头落地,对这位开创出开元盛世的帝王,高力士比任何人都清楚他究竟有多无情。
沉吟片刻,李隆基又道:东宫难道最近未拉拢过顾青?
回陛下,并未拉拢顾青。
李隆基看着手上的这首诗,笑道:以前或许不曾想过拉拢区区一个左卫长史,但顾青作了这首诗后,东宫应该会注意到他了,不出三日,东宫必有动作。
高力士小心地道:左卫长史……有那么重要吗?</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