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燕京啊!燕京!
慢悠悠的绿皮车在铁轨上滑行着,林为民透过车窗向车外望去。
八十年代的燕京,没有后世那么多的高楼大厦,一眼望去便让人喘不上气。
火车西站还是周围相对繁华的地方,也多是以多层建筑为主,用后世的眼光来看略显土气,却也有一种让人踏实的美感。
燕京站到了!燕京站到了!要下车的抓紧时间!
不用列车员多喊,车厢门口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等待下车。
林为民身后背着个军绿色的包,那是他从城市到乡下插队时家里唯一一个包,里面装的是他的换洗衣服,其余没别的东西。
不过他两手没空着,一手提着包,一手提着花绳篮子,这都是黄宗翰上火车时带的瓶瓶罐罐。
进个京快赶上把家都搬来了,林为民心里吐槽着。
他也明白,自己东西带的少,完全是因为自己后世那颗物质丰富的灵魂的原因,需要什么东西花钱买就完事了。
别客气。
晋老师背着手走在前面,两人跟上晋老师的步伐。
核对完信息,老同志让两人等一会儿。
老同志笑了笑,没事,还没开学,我闲的紧。
两人开始翻包,林为民找的很快,黄宗翰则翻来覆去的找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找到。
按照时间线推进,1984年文学讲习所正式更名为国立文学院,并且一直沿用至后世。
老同志面相清癯,笑起来很和善,问道:叫什么名字啊?
再走两三分钟,好不容易看到了朝阳区委D校的牌子。
两人抱着大包小裹在公交车上晃悠了一个小时,公交车终于到了终点。
黄宗翰从行李卷中蹭出半张脸,朝着坐在桌子后的老同志说道:您好,我们是文学讲习所来报到的。
晋老师好!林为民顺杆儿爬,脆生生的叫了一声。
林为民!
没错,18路公交车终点站就是。黄宗翰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对林为民说道。
是我写的,老师您知道我?
而像黄宗翰这样从苦日子里摸爬滚打过来的,能省一分是一分。
没事,看得见。
林为民刚才听到了年轻人叫他晋老师,心想这肯定是研究所的老师啊,打好关系没毛病。
对了,小井……他指着林为民两人道:这两位同学都是来报到的,信息都对过了。你这边就一个人,我领着他们去安排宿舍吧。
现在是1980年3月29日,距离文学讲习所恢复建制不过两个多月时间,文学研究所第五期(小说创作班)即将在4月1日开学,学员人数34人。
林为民摇了摇头。
跟上车的人好一阵摩肩擦踵,好不容易挤下车。
我叫黄宗翰。
1957年,受不可抗力影响,文学研究所停办。
这个时候的文学研究所就是个破落户,连个自己的校舍都没有,是临时借用朝阳区委D校的房子。
1980年1月,文学讲习所恢复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