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限定学习的意思。
不允许对年纪小,三观等各方面未能成型的孩童及青少年教授。
至少得等人成年之后,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才能够适当的学习,免得年纪太小学习,有用的内容没学到,瞎理解的学了一通。
当然了,除了这些,肯定还是有一些糟粕不需要学的,那些糟粕是能修改的修改,不能修改的,真的毫无用处的,就直接禁止教授。
不过这一类终究是少数。
大多数都还是能修改的。
嬴政诏令一出,百家之人就都明白,他们不需要担心法家对他们赶尽杀绝了,但是如果他们接下来编写的自家学派内容不能让大秦官方满意的话,那他们就基本废了。
因此在接到诏令后,百家大佬那是赶忙开始召集自家学派的所有门人子弟,特别是学问比较高的那些,把他们叫来,一边揣摩大秦官方,也就是嬴政的意思,一边开始对自家学派的学说进行一个整理。
一年之后,百家学派这才有些忐忑的将各自门派总结出来的内容递交上去,并且由嬴政乔木,以及大秦朝堂上的所有大臣们进行观看审核,确定必修选修,限学删减。
最终结果不用说,肯定是基本符合乔木想法的,必修全部都是基础知识,从识字算数,到基础天文地理,自然常识之类的内容,全部都被选入了当前的必修课本当中。
百家知识经过一定筛选之后。
进行分门别类,化为选修。
超时代的哲学思想为限修。
这边刚一定好,乔木就批量印刷了一批必修和选修教材,拿到自己的学宫当中开始教学,而嬴政也是立刻将相关内容通报天下,开始进行初步的百家融合和思想统一。
现在只是必修融合百家之学。
但是等再过几年,等全国人口的识字率逐渐的提升上来,财富有所增加后,肯定还是要进一步融合的,不过这事不能急,得慢慢来。
第1896章 始皇祖母夏太后(完)
在百家之学的必修选修规矩定下来之后,百家学派就基本算是稳定了下来,虽然依旧不乏不服气的。
但总体来讲还是趋于稳定。
即便有几个跳的比较欢。
那也只是跳梁小丑。
不足为惧。
这么一来的话,大秦境内也就只剩一种不稳定因素了,那就是不安分,想复国的六国遗留旧贵族。
他们过去在自己国家是贵族。
是官员,享有特权。
但是如今他们的国家已经被秦国吞并了,秦国不可能还承认他们旧有的爵位和位置,这种一下子从享有特权的贵族,变成几乎没什么特权的普通有钱平民的落差,对他们而言,显然是相当难以忍受的。
不甘心怎么办?
那当然只能想办法复国了。
这些人能力虽然不怎么样,也没办法迅速召集百万大军啥的,可是奈何他们分布的实在是太过于分散,人手也着实不少,即便每次搞事的规模不大,可是经常搞也是挺烦人的,他们这边搞搞事,那边搞搞事的,也不利于百姓安居乐业。
所以百家问题解决后,嬴政就开始着重处理六国遗留贵族的事。
那也是真的下了狠心。
直接让最近这一年培养出来的官吏,带着数十万大军,以咸阳为中心,往外推进,进行人口普查。
既是为了核定全国人口,方便收税,确定土地,为民伸冤等等。
也是为了清查六国遗留贵族。
找到六国遗留贵族,先仔细的审查一下,看看他们手里有没有兵戈,人数是不是过多,如果有数量比较多的兵戈的话,那不用说,直接拿下,如果没有什么兵戈,只是人数过多,那就强制分家,把他们全都三五口分开,往全国各地运。
免得他们纠结在一起搞事。
虽然这么做花费比较大。
不但要把去年一整年的国家收入全部花掉,还得倒欠一点,但是为了将隐患彻底清除,最近几年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也是值得的。
毕竟这可是苦一时而利数代。
人口普查持续了整整两年多。
两年多之后,大秦帝国这才能算是真正的荡平宇内,所有六国遗留下来的不安分贵族,不是被剿灭了,就是被分散到全国各地,或者直接逃到了匈奴东湖之类的地方。
总之大秦境内是安定了。
可以安心的搞发展,搞经济发展,工业发展,和文化教育发展。
农业繁荣带动工商业繁荣,工商业繁荣带动百姓富裕,百姓富裕带动文化教育发展,随后文化教育发展,再次推动农业的继续繁荣。
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只花了五年时间,大秦的耕种土地就翻了两倍不止,这是这几年工业发展不断反哺农业,以及嬴政没事就派王翦他们带兵去匈奴抢牛抢马之类的回来耕种带来的结果。
耕地面积翻了两倍,那产出翻的可就不止两倍了,毕竟这几年土化肥和堆肥之类的技术都已经推广到了全国范围内,土地亩产量本来就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如今耕地又翻了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