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75章 迁徙和分地(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当然,这当中还有另一个考量就是以明治倭。

毕竟九州地方是刚刚征服的地区,这里主要的人口还是倭人,并没有多少汉人,长此以往肯定是不利于大明对倭国的统治的。

所以从国内迁移汉人过来定居,就可以起到改变当地人口结构,稳固朝廷对这片地区统治的目的。

这和西方的殖民掠夺是不一样的,汉家迁徙人口,那就是去定居,去在当地生活,传播汉文化和生活方式,最终让这一地区汉化,成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

正是因为采取了这样的迁徙和扩张方式,华夏文明才能从黄河流域逐渐扩展到整个中华大地,最终囊括那么辽阔的疆域,同时还能让人口繁盛到一个其他种族和文明都难以想象的境地。

军心浮动吗?这倒是孤疏忽了。听了左长史的话,朱瞻埈想了想之后对他说道:既然如此,在军中发布谕令,青玉卫士卒可将自家三代以内亲眷接来倭国,由王府出资负担路费,并且愿意迁移来倭国的每户人家发放二十亩良田,并且免田赋三年。

朱瞻埈说分田地,如果放在大明多少有点困难,毕竟他就算是藩王,名下的田地也是有限的,纵使藩王可以下令开垦荒地,一下子几万亩的田地多少还是没有那么容易得到的。

而且就算一位藩王名下有这么多的田,他也不会舍得一下子拿出几万亩来分给手下的士卒和百姓。

但在倭国来说,这就很简单了,因为在刚刚结束的检地中,朱瞻埈的名下多出了大量的田地,按照倭国的石高来算的话,有着大约五十万石的领地。

按照一亩地一石粮来计算,这就是至少五十万亩的土地。

虽然实际上倭国的石高并不是这么计算,土地也不可能说都是一样的产量,但总的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量。

当然,这当中有一部分是朱瞻埈答应保全的那些投效武士的家族领地,不过这只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剩下的大头基本上都是之前九州岛上各路大名和他们手上高级家臣的领地。

现在这些领地都收归了朱瞻埈的名下,拿出一部分来分给麾下将士,是一件惠而不费的事情。

毕竟朱瞻埈自己一个人再有能耐也不可能说种几十万亩的土地,而土地分给了士卒的话,他也一样是能够从这些土地上获得粮食和税收的。

日本的石高这玩意其实是一套很复杂的系统,它变态的地方在于这玩意是按产量来算面积,而不是按面积来计算产量,所以不了解的人看这玩意就非常的抽象。

不过根据丰臣秀吉的太阁检地的记录,1石=10斗=100升=1000合。

而田地面积计算大约是三十步=1亩,十亩=一反,十反=一町,一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一公顷。

一反上田的产量是一石五斗稻米,也就是说换算成中国的亩的话,差不多就是一亩上田产粮食一石。

不过我没查到日本一石到底是多少斤,有一个说法是30公斤,但知乎上也有人说是130公斤,具体的没有查到更确切的史料。

同时期大明的稻米亩产也是一石五斗左右,但这个一石是大明的重量单位,大约折算过来是92-94公斤左右。

所谓明代一石是120斤,这个说法的斤是明代的一斤十六两的斤,比现在的一斤要多出六两的重量的。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