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在人力资源丰富的年代,大学生真是任她挑选的,别说国内顶尖的大学,就算是国外名牌大学的海龟,也是要挑着简历看的。
现在算是一个高素质人力资源匮乏的时代,说实话,这是苏采青最不适应的一点。
这个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而她想要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设想,扩大自己的事业,教育事业发展,刻不容缓。人才的培养,着实是一个费心费时间的事情。
姐,你发什么呆呢?王朝英问。
苏采青说:就是设想了一下,大学生满地走的时代。
王朝英愣了一下,说:那大学生就不值钱了。
是啊,所以会有人读更多的书,争取读到硕士,博士,学的能力越多,功夫越深,就越有竞争力啊!
看到王朝英有些担心的样子,苏采青又安慰她说:你不用担心,你这样的大学生,以后还是很珍贵的。
毕竟是在竞争压力如此大的条件下,考出来的人,当然非常难得了。
王朝英想了想,说:虽然读书挺不容易的,可是我又挺希望你说的,国家会开更多的大学,会扩大大学招生会实现。我看有些年轻人,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活儿,每天无所事事的,真是可惜。
她的境界也上来了,苏采青说:你放心好了,会的。
上海的事儿,并不难,就是有些繁琐,需要苏采青带着两个人,一点一点去打理,然后把那些经验都教给两个人:特别是朝英你,小壮主要负责货物的问题,你就要负责员工的问题,人比死的东西更难管理,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王朝英认真地点头。
这次,苏采青直接从各个专卖区抽调了人手,成为新店的店长,新培养出来的人手,就作为店员,店长的工资待遇之类的,肯定要比普通售货员好许多的。
这样一来,也能形成一个奖励机制,以激励员工好好工作,认真学习经验,等到开新店,或者旧的店长得到提拔,亦或者离开的时候,他们就有机会得到擢升。
苏采青一番胡萝卜加大棒的做法,将新老员工都收拾得妥妥帖帖的,令王朝英大开眼界,原来管理人员还能这么做。
苏采青把她带在身边好好地学,说:以后人员管理这一块,我想尽量交给你去做,以后招聘、升职降职甚至是开除、离职之类的事儿,都由你来。
王朝英显得又兴奋又紧张:我以前看我爸管理机械厂的时候,觉得他老威风了,没想到我也有这样的一天。
苏采青笑:这样你就有家学渊源了,我也能更放心了。
王朝英脸色变了变,撇了撇嘴说:我爸那一套,我觉得可没意思了,嘴上说的特别冠冕堂皇的,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苏采青说:这话我就不能认同你了。管理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你爸又要抓生产,又要抓人员,国有厂的管理又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要管员工的工作变动,还要管生活中的事儿,可不就是跟大管家似得?咱们光是工作上的事儿,就很需要精力和耐心去梳理了,更何况是把人情往来的事儿掺杂在了里面?你爸这几十年的厂长,当的不容易不轻松。你以后就还是多和他聊聊,多学一些经验吧。
王朝英看着苏采青说:听你这么说,我反倒你更像我爸的亲闺女似得,贴心贴肺地为他想。我都做不到这样。
因为我们总是很容易忽略身边亲近的人,容易无视他们的痛苦或者快乐。苏采青这句话,很有几分感慨。
王朝英都有些愣住了。
在人员培训好了,春季新款第一批货被生产出来了以后,苏采青和王朝英几个人一起,选了个黄道吉日,就把门店都开张了。
相对于专卖区的开售没什么仪式,这次门店开业,每个门店都请了舞狮子的,每个门店都放了好几串鞭炮,都摆满了鲜花。
这样热闹喜庆的场景,很容易吸引那些路过的人,听说是采英新门店开业,许多逛街的人二话不说就直接进了店。
春季的时候,并不是服装销售的旺季,特别是在这春节刚过去不久的时候,许多人都已经为过年买了新衣服。
不过这次是春装新款上市,还有往季经典款,还有花式折扣,还是吸引了不少的客人。
看到店里挤满了客人,售货员们应接不暇了,王朝英兴奋得很:果然很多人和我一样,看到好看的衣服就走不动道儿了。
苏采青点头:确实,所以服装产业会十分兴旺繁荣的。
多亏了你啊姐!要不是你设计出这么多好看的衣服,我们的生意也不会这么好了。
其他的广告宣传之类的,都是次要的了,采英在质量、款式等方面的竞争力,就能够打败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竞争者,所以她们才能够一枝独秀。在质量能够完全吊打的情况下,广告宣传也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苏采青略有些得意地说:知道就好。跟着姐能赚钱的。
还是能赚大钱!王朝英显得比苏采青还要兴奋。
店铺开业后生意红火得很,苏采青正和王朝英等人商量着,要去哪个高档的饭店去庆祝一下,就接到了于志新的电话,说要和她谈谈。
苏采青很快和他约定了时间,欣然赴约。
见面后,苏采青发现于志新的脸色并不好看。
于经理,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吗?看你好像心情不佳。苏采青主动问。
平日里,两个人出了生意上的往来,便没有其他的联系,更何况于志新已经谈婚论嫁了,苏采青更要和他保持一些距离了。
于志新语气有些低沉,但情绪控制的还很稳,问:你们自己开新店了?
原来是为了这个事情,苏采青也没什么好隐瞒的,点头说:是啊,开业好几天了。
为什么没有继续和我们百货大楼保持合作,而是自己自力门户去了呢?于志新问,似乎有努力压制诘问的意思。
苏采青心里其实是松了一口气的,还怕他旧情重提呢,是自己自作多情就好。
平复了一下心绪,苏采青说:我们签了商业合作计划,就是你们提供场地,我们卖衣服,然后出了租赁的费用,还有利润和你们分成。但是我们的合约里并没有说,我不能在外面开店啊。
于志新当然知道,在他从报纸上看到那个消息第一时间,他就去百货大楼的资料库里,把和苏采青签的合约拿了出来,仔仔细细看了三遍,确实没有不许她在外面开店的意思。
可是……百货大楼的销售额也很不错,你自己开店的话,前期投入不少吧?有那个必要吗?于志新还是有些不甘心。
苏采青非常干脆地点头:很有必要,市场的发展变化特别快,于经理。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在这两年,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又有了提升,消费能力也在提升,这说明市场在扩大。我不可能因为背靠着你们百货大楼,就眼睁睁地看着其他人抢占了新的市场份额。
以前人们还比较迷信百货大楼,觉得里面的东西是最好的,质量是最可靠的。随着个体户的崛起,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人们发现了更多更便宜更有性价比的选择以后,百货大楼逐渐失去人们的青睐,也是很正常的。
百货大楼实质上来说,也是一个国有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