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那头,苏小壮来接了她,给她说起了最近文具销售的事情:推销还算顺利,不仅有上海的经销商找我拿了货,外地的也有。这个市场打开以后,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文具产品的利润,比衣服类的要小多了,苏小壮也不太明白为什么苏采青要涉足这个领域。
苏采青赞许地说:你做的非常好,这一年来,你成长了特别多啊!
苏小壮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虽然他姐现在也常夸奖他,可是还没习惯过来。
对了,我打算给大哥买个摩托车,方便他来往乡下和城里,也给你买个怎么样?苏采青问。
苏小壮以前喜欢自行车,因为除了自行车以外,他也没见过其他可以跑的铁家伙。在吉阳的时候,苏采青给他买了个自行车,可是把他高兴地不得了,出门就骑着。
现在大半年的时间下来,车也旧了,他的新鲜感也早就过去了。而且他不仅见识了街上有人骑摩托车,还有人开小汽车之类的,大货车他也坐过。苏小壮灵魂里,那种男人对车的喜欢和迷恋,已经被激发出来了。
听到苏采青说要给他买个摩托,他简直是高兴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这个……呃……挺好的,就是……就是有些费钱。
明明想要得很,嘴上却还客气着。
苏采青说:你呀,跟姐就放松点,这是给你的奖励!是你该得的,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将来你要是干得好,姐还能给你买房买车呢!
苏小壮心里是火热热的,嘴上还是说:姐你想让我做什么,直接说就是了,不用客气。至于买什么东西,我也不在意那个。
知道他不会突然改了口风,苏采青也懒得费那精神了,转而说起了更重要的事情:文具市场的销售渠道差不多打通了?
苏小壮点头,从身上掏出个皱巴巴的小本本,递给苏采青说:这些是经销商的联系方式,还有曾经提过多少货,花了多少钱之类的。
张云扬没白教,夜校虽然才去了几天,但也还算有些收获。
很好,这些可是咱们文具生意的命脉了。不过现在已经是六月份,孩子们也快考试和放假了,文具的销售估计会有很大的降低,要一直持续到开学之前。
苏小壮点头说:我记住了。
文具市场是根据孩子们的寒暑假,有些潮汐涨落的,开学期间肯定是生意最好的时候,期末和假期肯定是生意不那么好了。
说完了文具生意的事儿,苏采青和苏小壮说起了自己本次来的目的:我之前和你说了,这次主要是为了开店。
苏小壮说:我知道,可是姐,咱们现在这样卖不挺好吗?也不太愁卖,只要说是采英的衣服,许多人就抢着要货。
苏采青摇头:咱们要做的可不是简单的卖衣服,而是打造出一个品牌来。想要让品牌有良好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就要从生产一直抓到消费者,只有用心耕耘市场,才能够一直发展下去。
苏小壮并不能很明白苏采青的话,但是他认定一个事,那就是姐要做什么,他就跟着做什么就对了。
所以他说:行,反正你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苏采青还真是不能缺苏小壮这个跑腿的。
苏采青的速度也很快,一到上海,也没磨叽,就开始练习各个百货大楼的经理,表达自己的合作意向。
这样的事情,在电话里肯定无法三言两语地敲定的,所以她约了百货大楼的话事人出来详谈。
此时不同于一年前,苏采青有什么生意想要聊,那些负责人也不敢轻易拒绝了。
没想到,第一个来见苏采青的,竟然是于志新。
于志新再见到苏采青时,只觉得她更加鲜妍明媚,光彩照人。
当初的苏采青,是一身朴素的装扮,却难掩其风采,现在换了一身高档得多的衣服,再加上首饰的恰到好处的点缀,就像是一颗宝石,得到了重工镶嵌一般。
于经理,好久不见了。苏采青主动打招呼说。
于志新显得有点点局促,只点了点头,说:是的,许久不见了。
两个人许久不见的原因,也是因为于志新在躲着苏采青而已。
苏采青言笑晏晏,落落大方,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不过他们两人之间,也确实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摒开脑海中乱七八糟的念头,于志新努力使自己看上去自然些。
点了咖啡以后,苏采青就直接进入到正题了:事情我只大致地在电话里提了一下,其实这是一个十分比较大的计划。专卖区的事情,于我们服装品牌,于你们百货大楼,都是极为有利的。
专卖区的意思,很容易明白,就是专门卖我们采英服饰的区域。你们百货大楼只需要给我们一个区域,接下来的装修、人员和售卖全都交给我们自己处理。而百货大楼除了租金以外,还可以每年分得两成的纯利。
于志新的注意力也回到了谈的事情上,变得冷静严肃了许多,说:百货大楼里的地方,几乎是寸土寸金的,你怎么可以确保,你们付的钱,超过我们自己卖东西能获得的利润呢?
苏采青说:你问的很关键。因为我有信心,我们的衣服可以卖的更好,获得的利润更高。百货大楼的服装区,确实是利润排行靠前的区域,而我们可以做到这里的第一。
看着苏采青自信的样子,于志新几乎没有怀疑,就完全相信了她说的。
但他还是习惯性地反驳说:服装市场就那么大,你再能卖,也只能卖那么多,凭什么保证收入会更好呢?
苏采青说:这就涉及到经营理念、装修水平、消费心理等各个方面了。我费那么大的力气,花那么多精力去做这个事情,也是为了让我们的触角更加下沉,深入到消费者的身边去,才能了解到她们的消费习惯和心理,通过这样,掌握市场的动向,从而更好地跟上市场的发展。
要说服这些人,就要说明几个要点,第一,百货大楼能够得到什么好处,第二,苏采青的目的,以及她的目的和百货大楼的利益不冲突,只要百货大楼方松口,条件还可以再谈。
从这个熟识的百货大楼下手,苏采青也能知道一些深浅,摸到这些人心中的那些想法。
两个人就围绕着这个事情,商谈了近两个小时,才敲定合作的方式。
苏采青再次出让一成的利润,于志新才松口答应这样的事情。当然,苏采青本来的十年合作时间,也缩短到了五年。
面对着动过心的人,于志新也毫不手软,还真是个从商的好人才。
苏采青笑着说:于经理真的是思维敏捷,反应极快,若不是你现在的工作报酬丰厚,我觉得有些承受不来那样的成本,我都想把你挖过来了,那时你肯定会是我的得力助手。</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