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潼关失守,导致长安被叛军所占之后,高仙芝便被太上皇罢免了一切官职,如今人在长安,赋闲在家。
李亨道:重新启用高仙芝,还有他的副将封常清,传旨,罢鲜于仲通剑南道节度使之职,改任武部尚书,着封武陵县侯,食邑三百户,赐十万金,剑南道节度使由高仙芝继任,封常清为副使,令鲜于仲通速速交接事宜,赴京上任。
李泌领旨。
李亨压低了声音,道:密旨告诉高仙芝,火速入蜀上任,马上调拨剑南道所有兵马赴京勤王,一定要快!
……
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接到李亨的旨意,言明不可构陷皇室宗亲,难民命案的嫌疑宜当锁定在城外难民营。
旨意的内容含糊不清,但三司官员皆是久经朝堂风浪的老油条,一眼就明白了李亨的意思,这分明是要包庇永王,意图让永王脱罪。
顾郡王已下了谕令,三司可着差役搜查永王府,摆明了要把永王拖下水。天子下旨,却要让永王脱罪。
两道谕令互相矛盾,且针锋相对。
三司的官员们顿时为难了。
平日里,三个官署的首官接触甚少,因为这桩麻烦的命案,三司首官难得地聚在一起,大家都在看着手里的圣旨,然后面面相觑,苦笑不已。
神仙打架,殃及池鱼。
表面上是一桩命案,其实根本是在逼他们选边站。
遵圣旨,还是遵顾郡王的谕令?各位,今日总要拿个章程出来呀。刑部尚书李岘捋须缓缓道。
大理寺卿和御史中丞阖目养神,对李岘的话仿佛没听到一般。
李岘脸色阴沉,暗暗骂了句老匹夫,于是索性也阖目养神,睡着了似的不言不动。
大家都耗着吧,最后看谁倒霉。
大堂外,忽然传来一声大喝。
顾郡王到——
三人一惊,急忙下意识站了起来,忙不迭地整理衣冠。
刚整理完毕,顾青已进了刑部大堂,见大堂内三法司的首官都在,顾青不由乐了:阳光明媚,奸臣开会?
三人再次一惊,李岘惶恐地道:顾郡王莫开玩笑,我等心向朝廷,为社稷鞠躬尽瘁,怎会是奸臣?
哎呀,开个玩笑,奸不奸臣的,剖开肚子才看得见心是红是黑……顾青顺势找了个位置坐下,道:难民命案如何处置,三位都在,我倒想问个清楚,简单的一桩案子拖了三五日了,很难办吗?城外的难民越聚越多,眼看要闹出事了,你们却还不慌不忙,说你们是奸臣难道说错了?
顾青说话很不客气,而且语气有些匆忙,显然很急躁了。
李岘苦笑道:郡王见谅,非下官等不为,而是……而是陛下刚才突然下了旨。
什么旨?
李岘默默将李亨的圣旨递过来。
顾青展开随便看了一眼,突然冷笑两声:数万难民眼看已压不住了,还要为永王脱罪?闹出大事了谁承担?
目光从圣旨上移开,顾青环视三人,缓缓道:难民若变成反贼,尔等三人首当其冲,无论是我,还是天子,为了弹压众怒,都会拿三位开刀,用你们的头颅来安抚难民,你们为官多年,难道还不明白其中道理?亏你们还悠闲地聚在一起,半天商议不出名堂,你们没看见自己的头顶已有钢刀高悬了吗?
三人一惊,仔细一想,顿觉顾青的话非常有道理,确实是如此,一旦城外难民被煽动起来成了反贼,朝廷若欲安抚,首先拿来开刀的岂不正是他们这三位办案不力的官员?
于是三人顿时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原以为事不关己,他们要面对的仅仅只是站队的问题,没想到他们不知不觉中已成了预备的炮灰,随时有被斩首的风险。
李岘当即朝顾青长揖一礼,诚挚地道:多谢顾郡王殿下提醒,下官差点犯了大错,只是天子圣旨在此,我等……
顾青将手中的圣旨随意地卷成一团,朝大堂外一扔,大声道:韩介!
韩介应声朝前两步抱拳。
顾青淡淡地道:将这道圣旨送进太极宫,就说是我封还的,不依法度,是为乱命,乱命不可遵。
三位首官目瞪口呆,手脚一阵冰凉。
权臣的气焰,今日终于亲眼见识了。
顾青站起身,道:好了,天子的圣旨已被封还,三位马上行动,永王府藏污纳垢,必须一查到底,给城外难民一个交代,傍晚之时我要看到结果。
第六百五十四章 父子密谋
永王李璘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堂堂天家贵胄竟然会被难民欺凌至此。
十个人揍一个人,那叫欺凌,一百个人揍一个人,也叫欺凌,一万个人揍一个人呢?
那叫正义。
别不服,你有本事拉来十万人揍这一万人,正义马上会掉转方向,为你所用。
至少目前来看,永王没有翻盘的希望,他没本事拉来十万人帮他撑起正义的形象。
按照这个逻辑的话,顾青麾下有十万控弦之士,代表着绝对的正义,除非李亨不知从哪里搞出几十万大军追着他揍。
三法司首官不敢得罪顾青,他们已亲眼见到顾青这位权臣的强势之处。
天子的圣旨说封还就封还,连委婉的拒绝之辞都懒得编,大唐立国以来,只有高宗逝后,武则天未称帝前这么干过,对象是她那不争气的傀儡儿子。</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