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是条汉子,今日若不废了你,我丁某何颜在石桥村立足,等着!
身后的丁二郎见兄长带头,赶紧亦步亦趋跟上,兄弟二人走进院子,刚往里走了几步,兄弟二人忽然一愣,觉得脚下怪怪的,接着面色大变,最后哎呀哎呀两声,二人从院子的地面上凭空消失了半截。
围观村民还没反应过来,便听到丁家兄弟二人凄厉的惨叫。胆大的村民好奇地凑上前看了一眼,赫然发现顾家的院子中央不知何时竟挖了一个大坑,坑内倒插着无数根削尖的树枝,坑面再铺上稻草和尘土掩饰,看起来跟寻常的地面没有区别,丁家兄弟一脚踩空落进坑里……
削尖的木枝上沾满了丁家兄弟的血,不幸中的万幸,木枝没有刺穿他们的腹部,只是刺穿了脚掌,二人半截身子陷在坑里,痛得浑身发抖,叫得惊天动地。
围观村民们的脸色也变了,坑是新挖的,显然昨日揍了丁二郎后,顾青很有预见性的在自家院子里挖好了坑,坑里布上了削尖的木枝,气定神闲地在家等着丁氏兄弟的报复。
那些削尖的木枝是捅破丁家兄弟的腹部,还是只刺穿他们的脚掌,显然全靠兄弟二人的运气了。
顾家的娃儿何时变得如此狠辣?以前那个人畜无害的顾家乖宝宝呢?
不知过了多久,顾家茅屋那扇摇摇欲坠的门被轻轻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位穿着麻衫赤着双足的少年郎,少年郎的手里还握着一根胳膊粗的木棍,走近朝丁家兄弟冷笑。
借用一句你们的原话,今日若不废了你们,我顾青何颜在石桥村立足?
话音落,少年郎手中的木棍夹杂呼啸的风声,狠狠挥向丁大郎,一声非人类的惨嚎过后,丁大郎的一只胳膊软软地耷拉下来,显然骨折了。
少年郎又举起了木棍,丁二郎吓得魂飞魄散,尖着嗓子大叫道:废了!我兄弟二人已然废了!顾青,饶我们这一遭,以后万万不敢惹你!
丁大郎捂着骨折的胳膊,脸色铁青咬着牙一声不吭,目光怨毒地盯着少年。
少年郎若有所思,然后缓缓放下木棍,朝丁二郎微笑,两排洁白的牙在阳光下森森发光。
求饶要有求饶的诚意,丁二郎,你昨日是怎么求饶的,给你兄长提示一下。
不远处的大槐树下,看热闹的村民和货郎同时直起身子,村民甲兴奋地道:来了来了!又要喊那两个字了,都好好看着,长见识嗦!
久久寂静之后,石桥村的上空忽然爆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大吼,字字饱含忍辱偷生的血泪。
爸爸——(破音)
……
茅屋虽小,能避风雨。
顾青百无聊赖坐在门前的石阶上,仰头望着碧蓝的天空发呆。
空气真好,天空也很干净,但顾青的心情并不是很好。
刚才只对丁大郎挥了一棍子,胳膊就有点抖,身体虚到一定境界了。
果然还是不太适应这副新身体啊。
石阶旁有一个缺了口的大水缸,顾青扭过头,看着水缸里自己的倒影皱眉。
怎么长成这样?啧!
水中的倒影微漾着波光,水面上映出一张年轻的脸庞。十七八岁的年纪,难看倒不至于,多看两眼甚至有点小帅,眉毛眼睛鼻子嘴唇,五官有一种说不出味道的俊秀。昨日与丁二郎干了一架,脸上还有些许淤青和伤痕,然而脸上的器官组合在一起,却形成了一个很古怪的风格,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莫过于不高兴最贴切。
居然天生长着一张不高兴的脸。
目光无神,一对杂乱的眉毛懒洋洋地趴在眼睛上方,唇角向下耷拉,英俊里透出一股全世界欠我钱但都欠债不还,所以我心情很不好的负能量气质,任何人见了这张脸都会情不自禁觉得人间不值得。被不同的女人甩过十八次以上,最后相由心生才能长成这副模样。
顾青的身后站着一个少年,名叫宋根生,他静静地站着,双手摩挲着衣角,乖巧且局促。
据他自己介绍,是顾青从小到大的玩伴,算是发小,很铁的那种。这个土得冒烟的名字有个深邃悠远的典故,——宋根生的爹叫宋根,所以他叫宋根生。
劳动人民的智慧就是这么耿直。
顾青忍不住为宋根生将来孩子的名字操心,想来想去,只能叫宋根三世最合适了,不仅省事,还有非常严谨的辨识度,只要后代的智商能从一数到一百,理论上宋家子孙传到21世纪时辈分还是那么的清晰明白。
不过如果宋家任何一代出现当今天子李隆基和儿媳杨玉环这种情况,辈分算起来就比较复杂了……
第二章 前世今生
活了两辈子,顾青都是孤儿。命运像个歇斯底里的疯娘们儿,一次次瞄准他扣动扳机,枪枪命中。
前世的他出生就被扔在福利院门口,跟一群同样是孤儿的孩子一起跌跌撞撞长大,除了缺少亲情,以及必须用粗暴的方式和同龄人争夺有限的生活资源,别的方面和所有的普通人一样,读书,工作,挫折,成长,有过短暂的幸福,也有过无法释怀的心结。
在一个被噩梦惊醒的半夜,长期失眠的顾青精神崩溃之下,一口气灌了一整瓶白酒,再次醒来时,他已穿过时光的晕轮,来到这个贫瘠的山村。
大唐天宝九年,呵,命运这个疯娘们儿这次打偏了?
这一世的顾青仍然未被世界善待。
他仍是孤儿,事实上这个村子是孤儿、寡妇和老人村的结合。
这年头天下并不太平,西边的吐蕃,北边的回纥,南边蠢蠢欲动的南诏诸部等等,蜀州隶属剑南道藩镇,对外征战颇为频繁,如今大唐的府兵大多是雇佣制的,于是村子里许多青壮便扔了农具,自愿入了府兵,用性命换得军功和粮食。
这些年有的人确实挣了军功,也有升了武官的,带着几十个手下欢天喜地衣锦还乡,第二天便领着父母婆娘孩子离开村子,举家搬到相对繁华的青城县里。
然而,更多的人却战死沙场,战后统计伤亡,官上造册,百文铜钱朝家里一扔算是抚恤。
村里孩子的父亲大多是战死,留下孤儿寡母们苦苦支撑着支离破碎的家,也有侥幸活下来的老兵,但都是缺胳膊缺腿的残疾人。
那么多青壮战死,可村子里的人仍然前赴后继加入府兵。
这并不奇怪,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机会飞黄腾达,年轻人也不会放弃。对他们来说,一辈子窝在这个小山村比刀剑戮身的恐惧更强烈。入了府兵可能会战死,但不会被饿死。</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