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演大卫?耶茨为例,作为导演,他可以获得10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从影片盈利的部分获得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八的分成,分成比例的高低取决于影片的盈利水平,就跟杜克的合约一样,他签下的也是一份阶梯式的分成合约。
不同的是,杜克的合约涉及的是影片的全部收入,大卫?耶茨仅仅是票房盈利分成。
此外,当影片达到盈亏平衡点时,大卫?耶茨还可获得50万美元的奖励,这种核心主创人员阶梯式的收入分成方式已成为好莱坞大片的惯例,因其一方面可以鼓励主创人员更倾心的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过高的前期投入。
不过,哈利波特工作室与他们签订这样的合约,更多不是为了避免过高的前期投入。
除去这些外,还有一部分也会被计算到影片的总成本当中,那就是工会红利。
根据制作人联盟与好莱坞各大公会组织达成的协议,片方每一次利用电影作品并从中取得收入后需向演员工会、导演工会、编剧工会等相关协会等支付一定的费用和分成。
这不仅仅是票房方面,还包括影片的重映、电视播放等所有的收入。
在好莱坞历史上,起初普通的电影工作者是不能从电影的后续收入中取得分成的,尽管到了1950年代之后,电影在电视上的重映已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好莱坞能有如此的局面,演员以及其他行业的人员都要感谢一个人,当时任演员工会主席的罗纳德?里根的带领下,好莱坞的演员们获得了从电影重映中分享收入的权利,并进而扩展到了别的工会。
在此后的岁月里,随着新兴发行渠道的不断涌现,周边红利也一再成为工会组织与代表好莱坞大制片厂利益的制作人联盟之间争议的焦点,为了提高红利的比例,好莱坞工会甚至不惜多次发动罢工行动。
比如著名的2008年编剧大罢工。
如今世界各个地区与好莱坞发行商之间签订的合约都有所差异,不过总得来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两部影片产生的24亿美元的总票房当中,作为发行商的华纳兄弟能分到大概8亿美元左右。
这当然不是《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两部影片的全部收入,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好莱坞电影资浩大,上亿美元的制作成本司空见惯,但通过多元回收渠道能有效的化解风险。
如今的好莱坞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电影运作机制,发展出了一套扩窗发行模式,即电影沿着不同的影院、音像、电视、新媒体以及海外市场等窗口依次发行,让位居前列的窗口可以享受一定的独占期。
一部典型的好莱坞电影大致会首先在影院市场上映几个月,尽管票房收入已不是好莱坞电影最大的收入来源,但其起着举足轻重乃至关键的作用,电影票房越高,后续窗口发行时影片的价值也越大。
在影院放映结束后,制片厂便会以dvd、蓝光碟等形式发行电影的音像产品,早在1986年,好莱坞大制片厂从电影音像租售取得的收入便超过了票房收入,成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而音像发行之后,好莱坞电影会进入电视窗口发行,去年一年,好莱坞六大制片厂通过授权电影和电视剧给电视台,取得了377亿美元收入。
而按照利润率从高到低排列,电视窗口又可细分为几个层次。
首先是按次付费点播,然后是付费有线电视,如hbo、showtime、starz等主要的付费电影频道,大约在影院发行之后9个月开始播出,片商根据电影的票房收入向频道收取授权费,平均一部电影700万美元左右,大片则可能高达2000万到3500万美元。
随后电影将授权给电视网播出,其窗口期持续数年的时间,通常一部商业电影的授权费在300万到1500万美元之间,取决于影片的投资规模、票房表现和重播的次数。
而最后电影会进入到辛迪加市场,授权给地方电视频道播出,在最大的地方电视市场,一部大片在5年授权期内的收入可达500万美元。
好莱坞电影的海外发行也大致沿着这样的窗口进行,正是依靠这样一套成熟的扩窗体系,让一部电影能创造巨大的播映收入。
这也让很多票房扑街的电影能够通过其他渠道找回投资。
这方面的收入是巨大的,所以杜克和华纳兄弟一直拒绝与哈利波特剧组的演员们签下票房之外的分成协议,实际的合约中,除去制作人联盟与工会协议规定的比例,演员乃至大卫?耶茨这个导演,都享受不到这方面的盈利分成。
而哈利波特工作室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大幅度提高了他们的票房盈利分成比例。
然而,哈利波特工作室早已成为了财务单独核算的独立公司,也准备好了特殊的会计定损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