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宗教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仪式感、神秘性、邪典、残缺、另类,往往是这些电影中的感官与叙事元素上的特色,在很多段落和情节中,主角都会经过一些大师的提点,或是在某些仪式性的聚会、活动中拔得头筹,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样的设置,其实只是一个自我疗伤和能力升级的过程,但是在暗黑风的驱动下,一段本可以活力四射的桥段,却一定会变成从万人坑里往上爬的情节,英雄人物在成为英雄的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洗汰其本身观念的事件,随后再痛苦地选择维持现状。
无论其本身如何,对世界的认知如何,无论这个世界是不是需要清扫一空重启来过,英雄人物总是会遵循最普世的价值观做出流血最少的抉择。
而在在更多的电影里,暗黑风格是一种视觉元素的体现——《300勇士》、《黑客帝国》乃至《蝙蝠侠:开战时刻》——并非是电影本身价值观念阴暗。
这种视觉效果上的暗黑风,一定程度上暗含了mv的风格元素,包括mv的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在布景、调色与整体制作协调上,充分地体现出了奇观化的效果。
如果追本溯源,这样的视效来自于绘画、表现主义、哥特以及很多现当代的油画作品。
拍摄中所能体现的这些元素,更多的是来源于演员的表演和台词,后期制作时,如果将那些光线明亮的镜头,成功融入到暗黑的风格里,就是杜克这个导演应该考虑的问题了。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他必须要考虑,这也是道格?沃尔特当初最为担心的方面——观众能不能接受这种风格。
如果是在超级英雄电影兴起的世纪之初,杜克也无法确认,虽然当初蒂姆?伯顿的电影也带有明显的暗黑风格,但相比于《黑暗骑士》,《蝙蝠侠》和《蝙蝠侠归来》的暗黑风只能说是小意思。
好莱坞所有人都知道,电影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有些未来成功的电影,往前挪几年就很有可能失败,所以杜克在对待蝙蝠侠系列时一直都是慎重的,也在注意观察电影市场环境的变化。
其实现在不难发现,经历过多部超级英雄电影的轰炸之后,观众对那些剧情轻描淡写、只注重cg是否逼真的漫改电影的期待感,一定程度上来说在降低,例如像《钢铁侠》这种另类的超级英雄,就受到了欢迎。
同样,这种带有严肃电影特征与创作倾向的超级英雄电影,可以说是顺应潮流而产生。
当然,在这样的戏剧化情节为主导的电影里,把人物的走向定位在正邪交替的两难中,并且为反派安置了极强的逻辑性和思辨性,再加上一些奇观化的展示和发生在黑夜的故事,完全可以为观众带来一种新鲜的刺激。
在这种风格的电影里,反派也是关键,如果反派只是漫威电影中脸谱化的人物,这种风格就会失衡。
于是,反派往往和正派类似,师徒用自己的观念改造这个社会,为了这个目的,他们不惜采用突然死亡的休克疗法来治疗这个社会。
这样天然就拔高了反派的层次或者说逼格。
甚至未来的超级英雄的能维持多久的强势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看反派。
在首部蝙蝠侠电影里也加入一定暗黑风的蒂姆?波顿,他所擅长的是一种哥特化的表现手段。
这种表现手段在好莱坞的修正主义下,已经与故事本身没有太大的关联了,而关乎角色的装扮、布景、化妆,他所拍摄的《蝙蝠侠》和《蝙蝠侠归来》,场景几乎都在黑夜的笼罩之中,故事涉及到了死亡、异教等哥特和暗黑必备的元素。
这种具有波顿式特色的超现实、未来主义、混搭,其实与杜克想要实现的风格并不同。
杜克想要在后期制作中实现的,是《黑暗骑士》完全可以脱离出漫改电影的范畴,作为一部独立存在的影片。
如果站在电影的角度上来考量,杜克剪辑中要做的,是尽量不把漫画原作当做文本来使用,仅仅借用了漫画中的人物关系,重新塑造故事的主线,用另外的方式和讲故事的技巧,来打造成《黑暗骑士》的成片。
这是一种坏事,如果电影质量有问题,必然会被漫画粉丝的口水淹没。
但这也是好事,脱离了漫画的风格限制,导演可以更加自由发的挥,让在戏剧化的高潮在故事情节的矛盾和冲突之下,更具备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