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洎与褚遂良并没有间隙,也不是政见不同,但敌对势头却隐隐展现了。
魏征已经病故,当今庙堂上房玄龄、长孙无忌是雷打不动的两尊大佬,没有人能够撼动他们的地位。
而后起之秀分别是岑本、刘洎、马周、褚遂良这四人。
其中岑本地位最高,马周最是得宠,但岑本、马周属于才智超然,却无野心不喜与人争这一类型的。
唯独刘洎、褚遂良两人,才智非凡,且有政治野望,有冲劲有干劲。
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两尊大佬终有病故或者退休的一日,他们都渴望能够成为统御百官的首相。
唐王朝是多相制,这任相对于刘洎、褚遂良来说,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首相,统御百官,才是追求。
一山不容二虎,便是如此。
李元瑷有些奇怪的看着刘洎。
刘洎心思是何等机敏,立刻想到了缘由,道:商王当时在治理运河,并不知情。在陛下决定出征高句丽的时候,褚侍郎却立谏陛下放弃征伐高句丽的念头。说了好一通大道理,最后惹怒了陛下。陛下直接派他巡视天下,想必侍郎这是恰好巡视到幽州,然后恰好得到了前线的情况吧。
李元瑷大悟的颔首,听明白了。
这个褚遂良的态度应该是与魏征一样的。
他们属于实干派,都不认为苦寒贫瘠的高句丽值得劳师动众的去攻打。
觉得有这闲工夫,欺负苦寒的高句丽,不如发展西域。
巩固西域,开拓丝绸之路,将影响力往西方扩散,利于唐王朝的未来。
李治望向李元瑷道:十六叔有什么看法?他这十六叔叫的极其别扭。
李元瑷却自得一笑,心底格外舒坦,也就在这正式场合,能够听到李治好好的叫自己了。
想了一想,他道:平心而论,褚侍郎的观点并不是错的,反而更加便利我朝当前发展只是我觉得褚侍郎忽略了一点。敌人最好遏制在襁褓中,高句丽目前是不配与我朝为敌。可是他一但吞并了新罗,吞并了百济,一统了海东。那时候的高句丽,难不成还不配与我朝为敌?
我这并非危言耸听,高句丽昔年趁我华夏疲软,占领辽东。本来不过一个区区方寸小国,因得辽东之利,吸取华夏化,成长为前朝以举国之力都无法战胜的敌人。可见高句丽不可小觑,我们的对手,并非易于之辈。他们现在不去管他,真等到他一统海东,整合东北的时候,我们再要对付,那可就千难万难了。
李元瑷深知这东北恶劣环境能够孕育出什么样的对手。
小小的东北,却生出了个能够两度席卷中原的民族,哪能小觑。
故而我以为征伐高句丽,势在必行。西域当下太平,并无战事,随时可以发展。贼寇却不等我们攻打高句丽是为了防范于未然,绝非意气', '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