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泾阳县侯李素,拜见……李素按规矩行臣礼。
话没说完,李世民已上前两步,握住了他的手,语气有些喜悦又有些急迫:行了,少来这套虚礼,朕有事问你……
臣奉旨平晋阳之乱,今晋阳平靖,臣特向陛下交旨……
李世民摆摆手:晋阳之事容后再说,朕且问你……
太原王氏已被陛下安抚,唯独范阳卢氏势大,臣惭愧,虽然揪出了祸首,却拿他们无可奈何……
连着打断两次话头,李世民怒了:给朕闭嘴!朕让你说话了吗?宫闱之内懂不懂规矩?
啊?啊!臣死罪,臣……
啊个屁啊!朕且问你,你用了什么法子,让小兕子好转了?
李素这时才真正吃了一惊:小兕子好转了?不会吧?
李世民面色不善地瞪着他。
李素急忙改口:这个,恭喜陛下,公主殿下福缘深厚,阳寿千岁。
李世民这时激动的情绪终于有些缓和了,也发觉刚才自己那着急的模样有些失仪,不由掩饰般干咳几声,缓缓道:自你离开长安后,小兕子常半夜哭闹不休,说要寻你玩耍,子正有所不知,晋王治与小兕子皆是观音婢所出,后来观音婢薨逝,一儿一女年幼且多病,朕遂亲自将他们带在身边抚养,小兕子身患恶疾,哭笑时常伴有剧烈气喘,有时喘得急了,也会休克昏厥,朕遍请天下名医,都说小兕子阳寿堪忧,那时你刚离开长安,小兕子夜里哭闹不休,朕心急如焚,生怕她哭得激动时昏厥过去,要知道,每次她一哭,都如同游走于生死边缘……
李世民说着说着,脸上渐渐露出古怪的表情:就在朕焦急不已,太极宫所有太医都被朕召于殿外随时待命时,却发现小兕子哭闹时竟然没有剧烈气喘了,哭声有些气短,也有点喘,可是并不剧烈,而且也没有昏厥,后来趁她睡着后,朕召太医进殿把脉,连太医都觉得奇怪,小兕子的脉象比以往大有不同,虽说恶疾仍在,可生机似比当初强了许多……
朕和太医都感到奇怪,后来问了小兕子,她说当初在你家时你总给她喂一些味道怪怪的汤药,随行的太医也证实了此事,他们拿汤药方子辨证过,发现并无害处,没过几天,孙思邈老神仙也进宫觐见,说是你曾将方子留给他,他辨证多日后发觉,此药方对气喘之疾甚有大用,子正啊,你老实告诉朕,那药方是从何处得来?小兕子的病是否可以治愈?
李素目瞪口呆听完这一切,不由有些惶然。
药方呢,当然害不了人,里面几味药材都是前世模糊听来的,确实是针对哮喘之疾的,至于每味药的药量,当初因为自己心里没数,所以采取保守治疗,尽量取材比较少,没想到居然真把小兕子的病情控制住了。
难怪今日李世民摆出如此高规格的迎接阵仗,原来不是为了晋阳之乱,而是为了小兕子。
挠挠头,李素为难地道:陛下,那药方并非臣所出,很多年前,村里来了一位……
一位游方的老和尚,对吗?李世民皱眉,语气不善。
绝对不是!李素斩钉截铁道:……来的是一位游方的老道士。
李世民浓眉一挑,随即叹了口气:罢了,谁给你的方子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张方子确实很管用,太医署和孙老神仙都仔细探讨过,老神仙亲自将几味药材的量增减了一番,说此方治气喘有效……
李素苦笑道:陛下,臣说实话,药方确实可治气喘,只不过治标不能治本,它的作用无非是将病情压制,缓解而已。
李世民深深看了他一眼,点头道:是实话,孙道长也是这么说的,不过对朝不保夕的小兕子而言,这个药方仍是她保命的东西,缓解也罢,压制也罢,只要她能活着,朕于愿足矣!
嘴角渐渐露出了笑容,李世民道:所以,献上这张方子,你算立了大功,朕今日必须好好谢你才是。
李素连道不敢。
李世民不由分说,拽着他的袖子进殿,进殿以后李素才发现,殿内居然已摆好了宴席,有肉有酒摆满了桌,显然今日不仅是御驾亲迎,而且还是赐御宴的规格,可见李世民的心情多么高兴,也可见小兕子在李世民心中的位置怎生重要了。
规格高,待遇高,但李素并没有飘飘然,毕竟古往今来有无数反面教材做借鉴,比如很多年前项羽请刘邦吃的那顿饭,规格也不小……
李世民很高兴,一边频频邀酒,一边哈哈大笑,疯了似的。
李素喝了两杯酒后,抿了抿唇,道:陛下,关于平定晋阳之乱,臣想向陛下……
李世民笑脸顿敛,脸色一沉,狠狠瞪了他一眼,道:晋阳之事,朕等下再与你计较!现在莫扰了朕的雅兴,来,饮胜!
李素眼皮一跳。
果然宴无好宴,等下怕是要跟自己算帐了,尤其是关于让李世民背了门阀的黑锅一事……
李素这头心惊胆战,李世民阴沉的脸色忽然一变,顷刻间变得和颜悦色如沐春风。
子正献方有功,朕说过要奖赏,君无戏言,来,告诉朕,你想要什么?
李素飞快地眨眼,看着李世民那一脸和善亲切的笑容,一时却无法适应。
翻脸比翻书还快,而且连翻了两次,表情转换没有任何PS痕迹……这位天可汗陛下该不会精神分裂了吧?(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