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衍反而听迷糊了,他上次的论文,不是寄去了洛阳吗?
事实上,洛阳那位年轻的化学家,正在疯狂给朋友写信讨论《分子论》,完全忘了给谢衍寄出退稿函。眼前这封信,是朱世镕寄来的。
接下来一段时间,谢衍估计能收到很多化学家的来信。
谢衍拆信阅读完毕,把信递给父亲:开封太学化学院副院长的来信,跟我讨论分子论的细节,还邀请我去开封太学当面交流。
谢以勤连忙阅读信件,还没看完就已经瞠目结舌。
见丈夫愣住了,王贻彤一把将信夺走,看完之后大喜:我儿子竟是化学神童!
谢婉闻言,扔下作业跑来问:六哥怎么了?
你六哥学问出众,被太学的副院长邀请。王贻彤乐得神采飞扬。
谢婉虽然不清楚这事儿有多大,但还是觉得哥哥特别厉害,蹦蹦跳跳道:我要去跟老师和同学讲,她们肯定羡慕死我了!
谢以勤终于冷静下来:你那个阻尼,真能让马车、火车减震?
谢衍说道:需要找到合适材料。
那你赶紧把东西写好,我出面给你申请专利。这个可不能让人抢先了!谢以勤说道。
谢衍只得解释:阻尼是一种物理现象,恐怕是不能申请专利的。具体怎么制作阻尼器,还得费很多功夫。而且不同的阻尼器,结构也完全不同。
那就申请你用在天平上的阻尼器专利。谢以勤说。
谢衍笑道:天平的空气阻尼器,申请了专利也赚不到几个钱。能用到这种阻尼天平的人,找遍整个大明才几个?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制作,只要不拿去卖钱,就不会侵犯专利。
谢以勤不说话了,仿佛损失了十万贯。
他又把朱世镕的来信看了一遍,终于开口说:你要什么工匠,要用什么材料,我立即派人去弄来!
……
谢衍还没把阻尼天平制作出来,关于阻尼的论文已经寄到洛阳。
聂岐是物理期刊的二审编辑,这天他正无所事事,毕竟全国的物理学家就那么多,不是每一天都能收到重要论文。
聂爵士,有一篇好东西。一审编辑孙三益快步走来。
聂岐接过论文看了标题:阻尼?这名字古怪得很。
孙三益说:很有用处。
聂岐仔仔细细阅读,看完之后说:弄两根弹簧来!
孙三益立即出去叫人,从实验室里找来两个弹簧,还有几块可以挂起来的砝码。
这个实验很简单,几分钟就完成了。
当然,想得出更确切的数据,还需要做更细致的实验。
聂岐叹息:如此常见的物理现象,上百年来竟然没有人发现。
越是常见,就越被忽视,孙三益说,论文作者提出,阻尼器可以运用于马车、火车、大船。尤其是火车和海船,如果谁能把阻尼器造出来,皇家学会恐怕会颁发金奖。至少封一个男爵,甚至有可能是子爵。
聂岐摇头:原理很简单,想做出东西来很难。这篇论文下一期发,我亲自给工部写信。
耿会长那里……孙三益提醒道。
聂岐说道:我们收到的论文,关他屁事。
孙三益不再接话,他不想介入这种斗争。
聂岐问道:这个论文作者,好像不是我们的会员?
孙三益说:他没有在信封标注会员信息,估计是还没有入会的民间学者。
聂岐把孙三益打发走,亲自给谢衍回信。
大概内容,是让谢衍准备好履历资料,包括更具体的身份信息、研究成果等等。
谢衍仅凭发现阻尼现象,就完全可以做皇家物理学会的正式会员了。
而且,一旦有人把车载、船载阻尼器发明出来,谢衍的论文含金量还会继续上升。
到时候,谢衍至少是一个男爵!
聂岐当然也有私心,他审核的论文,他吸纳的会员,他上报的工部。嘿嘿。
咚咚咚……
敲门声响。
聂岐看着站在门口的孙三益:你怎么又回来了?
孙三益说:能不能在天平上加阻尼器呢?
用什么施加阻尼?聂岐反问。
孙三益说:空气。
聂岐一怔,猛拍大腿道:妙啊!
孙三益笑了。
聂岐说道:我们一起搞,你千万不要对外声张。对了,那篇论文压一压,等我们把阻尼天平弄出来再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