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猎开始的前一天,朱铭就住进了东溪园。
这段时间,东西方学者的交流成果,最先整理成资料的就是政体、国王和贤臣。
朱铭虽然心里不怎么看得上,但还是当成有趣资料在阅读。
读着读着,朱铭就惊讶发现,穆勒克的那位宰相爷爷是真牛逼。
其在任期间,创建制度,确定历法,改革税制,精兵简政,修筑驿站,开凿运河,大兴教育,鼓励工商……
还在所有主要城市创建大学,不仅传授通识和教义,而且开设哲学、历史、天文、医学、文学等科目。
这些塞尔柱的大学,还跟大明的官学一样,由朝廷拨款解决经费,并拥有大量不动产做津贴。
学生除了免费食宿,甚至还能获得奖学金!
不过嘛,随着那位宰相被刺杀,随着塞尔柱分裂动荡,这些学校很多都一度倒闭,近二十年来又陆续恢复几所。
目前最有名的一所,叫做尼采米亚大学。
学校位于巴格达城外,拥有着规模庞大的砖砌建筑群,战乱期间由哈里发拨款支持。
现在塞尔柱苏丹抢着给经费,不仅是想拉拢大学里的学者和学生,还能依靠这所大学源源不断的培养官员。
连续几任宰相,都是这所大学毕业的。
其他什么沙阿、总督之类,也经常从这所大学聘任政务官。
纯以学校和学生人数而论,塞尔柱已基本具备科举条件,可以开设隋唐时期的那种科举。
看完这位传奇宰相的故事,朱铭又拿起一本《鲁拜集》。
此书名气极大,特别是在民国时期,被郭老、胡氏、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人翻译为多个版本。
它就诞生于巴格达的尼采米亚大学,作者才刚刚去世几年而已。
大明翻译版却极有意思,《鲁拜集》的译名为《天方绝句》。
上一个塞尔柱使者艾布,就已经跟大明翰林官展开翻译。
他回国时没翻译完,但把所有诗歌的大意,都翻译为大白话写出来。
而大明的翰林官闲得蛋疼,居然根据这些大白话,把波斯四行诗全部翻译为绝句!
相应的,从中国带回去的绝句诗歌,都被塞尔柱诗人翻译为四行诗。
鲁拜,即四行诗。
甚至每行末词的押韵规则,都跟中国的绝句诗相同。
刚刚死去没几年的《鲁拜集》作者,有二十多本著作被带回洛阳。
其中有两部极为重要。
一本是此人重新修订的塞尔柱历法。
一本叫做《代数学》,已经能简练解出二次方程式,但作者怀疑三次方程式的常规解法不存在。
这个作者不仅是诗人、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而且还是医学家、哲学家。
并且他出身寒微,父亲是个做帐篷的阿拉伯裔工匠。
如此出身都能成为知名学者,可见塞尔柱设立科举还真有搞头。
咚咚咚咚!
时钟发出声音,朱铭放下书籍吹灯睡觉。
шwш_ tt kдn_ ¢o
自动报时钟已经发明出来,但体型着实有点大,还须再缩小改良才能投入市场。
不过嘛,各大城市的钟楼,已经开始陆续采用了。
……
清晨醒来,朱铭穿上天王甲,骑马来到南边的天驷监马场。
那里临时搭建了点将台,朱铭着甲端坐台上,重甲侍卫护其左右。
先是五品以上文武官员,排队给皇帝作揖行礼。
召诸国使者!
三十多个国家的正副使和护卫官,全部穿着自带的甲胄陆续上前。
如果没带,则由大明发放制式铠甲。
二百多人排成两列,朝着朱铭乱七八糟行礼。
什么礼节,按各自国家的习俗。
朱铭又不是朱棣,非要万国使者下跪不可。
当时帖木儿使者就不跪,朱棣也只能一笑置之,难不成还能把使者给砍了?那位使者,可是帖木儿的宰相。
此时此刻,有人双膝跪拜,有人单膝跪拜,有人抱胸鞠躬,并且还有很多细分。
比如双膝跪拜,有的使者只是磕头,有的使者双手合十,有的使者突然五体投地。
抱胸鞠躬的也不一样,有的双手交叉抱胸,有的单手斜放在胸前。
礼部尚书胡安国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觉得可以提前训练,把使者们的动作统一,才能体现出万国来朝的威仪。
几个画师站在点将台左右,已然捕捉到参拜画面,拿出画笔赶紧粗略画出基本形态。剩下的,可以拿回家慢慢润色。
估计能出好几副《万国来朝图》。
等使者们朝两侧退开站好,张广道骑马奔来:六军已备,请天子检阅!
锵!
朱铭起身拔出宝剑:阅兵。
一支支部队踩着农田而来,虽然小麦已经收获,但地里还是种着别的庄稼。
被踩坏的农田,需要免除秋粮,并且补偿青苗费。
北宋就是这么做的,不管能不能发到农民手里,反正朝廷阅兵有这一笔拨款。
洛阳、开封的中央军,已经退出野战军序列,转而单独编为两京禁军。
部队番号分别为:神策、神武、神骁、神机,龙骧、虎翼、鹰扬、豹韬。
另有一支宫廷禁卫:羽林。
如果算上有编制的文职和后勤人员,这九支部队的总人数已接近十万。
并非全都驻扎在两座京城,还占据着各处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