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小说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73章 0069【朱院长的科学种田】(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第73章0069【朱院长的科学种田】

上白村,水稻试验田。

村民们正在围观种田仙法,这已经形成习惯,朱国祥每次来田里,大家都会跑来看热闹。

朱国祥很喜欢传授农业知识,他指着稻田说:这插秧之后,秧苗会变得干枯,大家想必是知道的。

村民们齐刷刷点头,他们当然知道。

朱国祥继续说:秧苗移插变枯,是拔苗的时候,弄断了秧苗的根。我培育的秧苗,为何插秧之后,返青更快、长得更壮?是因为控水旱育,苗根属实不多,而且也不深,拔苗时伤害不大。一旦插下去,苗根就很快恢复,而且还要疯长。而你们育的秧苗,根多且深,拔苗时伤害很大,返青时就长得不好。

村民们恍然大悟,原来是苗根的问题。

回青期过去之后,情况更加明显,试验田里的秧苗,比旁边的田要健壮许多。

也正因如此,村民才迫切想要学习。

朱国祥说道:如今是分蘖期,水稻能不能丰收,关键就看分蘖分得好不好。水不能太深,要浅水勤灌……

俺晓得,一个老农说,水灌太深,穗就发得慢。

另一个村民不满道:刘二爷莫要打岔,听朱相公讲。

朱国祥并不在意,他乐于跟农民交流:分蘖之初,需要追肥,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最急需的肥料,我且叫它氮肥。氮肥哪里有呢?豆子里面有。豆粕、豆渣,都可以提供氮肥。一两斤豆粕撒下去,比泼几桶大粪更管用。

村民们面露喜悦之色,他们今天又学到真东西了。

用豆粕追氮肥的法子,是在明代普及的,宋代还真没意识到。这个时候的豆粕,主要用来喂猪、喂牛和喂马。

朱国祥说道:这时追肥,最好伴着中耕和除草。能让田泥更透气,顺便把豆粕埋进耕开的土里,更有利于发根和分蘖。

村民们默默记下,陆安更是抱着小本本,飞快用毛笔写字,他要整理成文字交给老白员外。

朱国祥又说:到了分蘖后期,就得压着,不能分得太多。分蘖过多,也会影响收成。该怎么压制呢?

先前那个老农又喊:灌水!

朱国祥欣慰点头:对,就是灌水,深灌能压住分蘖。但如果这块田太肥了,深灌就压不住了,需要排水晒田!

白大郎不知何时也跑来听课,惊讶道:排水晒田,不怕秧苗枯死吗?

不怕,但要随时盯着,朱国祥说,要数秧苗的茎数,每天都来看,根据茎数的多少,选择是否还要排水晒田。

白大郎嘀咕道:难怪俺家那几块肥田,有时候稻子长得很好,打谷时却没丰收。原来是田太肥了,深灌水压不住分蘖。这就好比小民之家,人丁太少不兴旺,人丁过多又养不起。俺家那些肥田不能丰收,就是生出太多子孙,个个都要吃饭,家里的口粮却不够。

朱国祥再说:我现在来教大家,怎么判断分蘖的几个时期,主要看叶子的颜色……

朱相公,朱相公!

一个渔民忽然奔来,气喘吁吁道:刚才过去一支船队,俺看见朱秀才了,就站在船头,端的好威风!

朱国祥转身朝江面看去,隐隐见到船队的尾巴。

儿子即将去剿匪,他难免有些担心。可担心也没用,干脆继续传授农业知识,教导村民怎样辨别叶色,还教村民怎样判断合适的茎数。

但凡种田经验丰富的农民,今天都受益匪浅。

朱国祥讲的内容,他们很多都知道,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只能知道个大概,再按传统方法进行管理,更细化的东西他们全然不懂。

特别是排水晒田压旺,需要非常精细的操作,稍不注意就会把秧苗晒死晒残。

一边讲解知识,一边指挥操作,等佃户把田搞好,朱国祥微笑拱手:今日便讲到这里,都回去各自干活吧。

村民们高高兴兴回家,有心之人,还给朱国祥送来礼物。

礼物也不贵重,或者是一个鸡蛋,又或者是一根大葱,聊表他们的心意。

白大郎却站在实验田边不走,一直盯着秧苗看,接着又去看旁边的稻田。

他越看越喜欢,试验田的秧苗长得太好了!

普通水田的秧苗,就算打理得再好,也只是些庸脂俗粉。

而试验田里的秧苗,一个个仿佛大家闺秀,不但知书达理,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白大郎不像二弟那样,在县衙案牍劳形,整日里勾心斗角。也不像三弟那样,在外面交游广阔,精通各种诗词经书。

他的人生很简单,专心打理家业而已。

店铺生意红火,茶叶卖得高价,田里粮食丰收,这些都能让他感到最大的快乐。

白大郎幻想着明年此时,自家水田都按这种法子管理,秧苗全长得像二弟那样白白胖胖。

真好!

白崇文高高兴兴回家,就连脸上的痦子,似乎都散发着光芒。

爹,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