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div>建极三年六月十一,泰山宫。
葛从周深吸一口气,在银鞍直指挥使李逸仙的引领下,入内觐见邵树德。
陛下。葛从周躬身一礼。
邵树德亲自上前,将其扶起,又让人拿来一柄斧钺,笑道:贞观八年,唐太宗诏李靖为行军大总管,登坛拜将,授钺行师。朕今亦有良将,特命尔为齐州行营都指挥副使、排阵使,此钺可持之。
臣遵旨。葛从周再拜,接过斧钺。
此番北伐,君可知何为第一要务?邵树德问道。
葛从周的军事能力,邵树德不担心。印象之中,历史上他一生中明显的失败是南征杨行密,但那是庞师古的锅,主力部队在清口被淹了,葛从周带着一支万把人的偏师,闻师古败,也跟着败退跑路了。
其他时候,他的军事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彰显,堪称战神一般的人物。
当然了,邵树德也不确定本时空的葛从周是不是还这么厉害。毕竟人生经历都不太一样了。人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将帅们也一样,他们经历的点点滴滴,都会汇集起来,产生巨大的影响。
邵树德这几年一直在观察。葛从周真正独当一面,其实是攻兖州朱瑾的时候。表现其实不错,任城之战,打得阎宝丢盔弃甲。其他时候,也没给朱瑾什么机会,带着一帮朱全忠后期训练的新兵,最终把朱瑾干挺了。
镇守魏州之时,与河东、成德、沧景多次交战,胜多负少,而且输的还不是他亲自指挥的,规模也不大,整体表现可以说不错。
如此种种,让邵树德下定决心,任命葛从周为前敌总指挥,具体负责对河北的大战。
回陛下,第一要务乃上下一心,稳扎稳打。葛从周回道。
善。邵树德高兴地说道。
葛从周的理解相当到位。
他现在就相当于历史上柏乡之战的王茂章。王茂章统率七万梁军,与河东、成德联军大战,结果惨败。
王茂章并不是不知兵。但晋军派出几百骑兵引诱,他就全军出击,追出去几十里,而晋军却以逸待劳,野战时体力上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结果显而易见,即便梁军在没来得及吃饭,体力大亏的情况下,四次败而复整,战况十分胶着,但关键时刻魏博挺不住跑路了,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王茂章为什么这么急躁,外人不得而知。但从朱全忠事后安慰王茂章的话来看,韩勍、李思安等梁将不服,王茂章急于证明自己,肯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吾亦知之盖韩勍、李思安轻汝为客,不从节度尔,朱全忠是清楚内情的,这话应该是说到点子上了。
邵树德曾经不理解朱全忠为什么要用一个降人来指挥他的主力部队。但一步步走上帅位甚至君主大位之后,就知道有些事情是难以避免的。
政治的精髓在于平衡。
朱全忠是后梁皇帝,他不能总是依赖自己起家的功勋集团,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也不是一个皇帝该做的事情。只可惜他玩得太大了,错信了王茂章,损失了大量精锐。
葛从周如今就处于这么一个境地,所以邵树德第一时间询问他第一要务是什么,而葛从周答得也不错:上下一心、稳扎稳打。
另外,葛从周还有一个比王茂章强的地方,那就是他有一支带了不短时间的部队:左右龙骧军。
朱全忠练的兵都不错,天武八军这几年什么仗都打过了,经验也非常丰富。更何况又补入了大量夏军老兵,在魏博战场上捏合成功之后,战斗力并不弱。
有这么一支部队在,葛从周的底气还是很充足的。
天雄军已进至德州左近,东路各部已入棣州,你好好指挥。邵树德说道:只要稳扎稳打,不贪功冒进,敌人便无机可趁。不要有任何压力,哪怕相持时日久了,朕也不怪你。消耗多少粮草,朕给你补多少。死了多少兵,陕州院、郓州院的新兵给你补多少。也不用担心有人进谗言,朕还没到老而昏聩的地步,朕就在泰山宫,看得清清楚楚。放手打,按你的想法来。
臣明矣。葛从周也十分感动。
圣人的话说到这地步,基本上打消了他所有顾虑。
担心打的时间长了,消耗太多钱粮和军士?圣人说你不用担心,我不在乎。
担心别人说你有异心,故意拥兵自重?圣人说我就在旁边看着,是非曲直还是分辨得清楚的。
担心打得太难看,体现不出自己的水平?圣人说按你的想法来,我不干涉。
没有任何压力了,也没有任何借口了。葛从周再一次坚定了自己的思路。
兵少、粮草不足、时间紧的话,就要想办法打一些漂亮仗、神仙仗。当然,所谓的神仙仗,也是需要敌人配合的,他们不愚蠢、不犯错,你也打不出高光时刻。而既然需要操作高难度的神仙仗了,己身自然不可能无懈可击,就会露出破绽,敌人也可能抓住机会,把你打得丢盔弃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