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飘飘的处置二字,不知道包含了多少血腥的杀戮。效节军这帮魏博叛徒,确实越来越进入角色了。
卫人为何会反抗?我在河南、关西,可从没这么多人敢反。邵树德问道。
因为殿下来自关西。霍良嗣犹豫了一下,还是照直说道。
为何?不都是大唐子民罢么?邵树德似乎早预料到了这个回答,但还是问道。
殿下……霍良嗣想了想后,讲了件事:太和三年(829),魏州书吏殷侔下乡公干,见乡间多有窦建德庙,父老群祭,庄严肃穆,感慨豪杰兴衰,遂作《窦建德碑》文。
太和三年,大唐已经立国二百余年了。作为魏博的首府,魏州农村还有诸多窦建德庙,而且成了村民们定期祭祀的场所,非常热闹:父老群祭,骏奔有仪。
土生土长的魏州书佐殷侔见了,非常激动,写下了《窦建德碑》。
碑文后面有一段:自建德亡,距今已久远。山东、河北之人,或尚谈其事,且为之祀,知其名不可灭,而及人者存也。
这表明了魏州文人殷侔的态度,或许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河北士民的态度——大唐立国二百多年后河北人的态度。
简直离谱!安史之乱前,契丹孙万荣、李尽忠叛乱,攻入河北。叛乱平定后,河内王武懿宗怀疑河北人助契丹,杀戮极盛,又一次重新撕开了伤疤。
安史之乱后,朝廷管不了河北,就更离心离德了。
本来大一统的唐代是极好的弥合东西分歧的机会,可惜阴差阳错,可惜了。
现在还有窦建德庙么?邵树德又问道。
自然是有的,还很多,卫州城里便有。霍良嗣说道。
若无太宗,建德更该得天下。邵树德说道:效节军不要征粮了,全部收束回来。卫州窦建德庙,我要拨款重修,亲自祭祀。
窦建德为人俭朴,不贪财、不好色、不吃肉,平日粗茶淡饭,穿麻布衣服。为人讲义气,在乡中耕田时,谁家有难处,都力所能及地帮助。
起兵以后,缴获的财富,全部散给将士们,一无所取。
攻占隋帝的行宫,获得千余美貌女子,全部放走,让她们与家人团聚。
不杀俘,抓获的隋朝降兵降将一万余人,给其衣粮,送其出境。
与唐军作战时,俘获宗室李神通、李渊之妹同安公主、魏征、李勣之父李盖等人,皆待以宾客之礼,后来还释放了。
严格约束军纪,不欺压百姓,对俘虏的士人,待之以礼。
还很有原则,敌对的滑州刺史王轨被家奴所杀,家奴执其首级来降,窦建德大怒,将这人杀了,并将首级送回滑州。
邵树德做不到窦建德这个地步,但不妨碍他的佩服。而且他又是敏感的关西出身,祭祀一番没有坏处。
听闻还有安史二圣之庙?邵树德突然又问道。
回殿下,安史二圣之祠堂,幽州较多,成德次之,魏博最少。窦建德庙,魏州最多,成德也有,幽州则少一些。霍良嗣说道。
田承嗣就曾经为安禄山、史思明父子立庙、建祠堂,并称四圣。
穆宗长庆元年(821),朝廷讨平淮西,幽州节度使刘总不安,归顺朝廷。穆宗派张弘靖赴幽州,居然看到了安史二圣之庙,大为震惊。于是下令毁庙,还开安禄山之棺戮尸,激起幽州兵乱,尽杀其随从、亲信,将张弘靖囚禁了起来。
各地民心、风气确实不一样,不能想当然认为所有人都愿意和你大一统。
张弘靖初入幽州时,是撑着伞盖,由军士们抬着肩舆(轿子)过去的。幽州士人见了,大为震惊。
河北军帅,无论寒暑,多与士卒同,没人见过大官还要乘轿子、撑伞盖的。
张弘靖饱读诗书,讥讽幽州军士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但幽州军人以意气自负,崇尚武勇,对他当然没什么好感。
河北,在朝廷眼中是异类。而在河北人眼中,朝廷何尝不是万恶之源呢?
安史二圣之庙,邵树德不打算祭祀,但在魏博颇有群众基础的窦建德庙,却可以祭祀一番。
至于朝廷是什么看法,你管我啊?
大王,卫州已经收拾妥当,可以进了。突将军军使康延孝走了过来,禀报道。
好!这是我夺得的第一个河朔属州,确实该看一看。邵树德笑道。
。顶点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