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是啊!节帅、将军们吃香的喝辣的,还可亵玩美人,凭什么咱军汉们吃不饱、穿不暖?抢他娘的!众人纷纷附和了起来,对于镇压李国昌父子没甚兴趣,相反对劫掠地方颇为意动。
邵树德对普通军汉的心思再了解不过了,知道他们贪财好色,嘴里也没什么好话,本只想静静听着。不过眼见着他们的讨论越来越偏离了正途,转到财货、女人上面去了,便拉住了刚才那位大胡子,问道:这位兄弟,敢问郝都将是要带着咱们去河东么?难道不打振武军了?
哪还有什么振武军可打?大胡子一听乐了,道:李国昌把能带的兵马都带走了,留下的都是不怎么听话的刺头。东城、军城都没几个人了,胜州也空了,麟州那边没跟着李国昌反,保境安民着呢。怎么,你还想打仗?
那倒不是。战阵上刀枪无眼的,谁知道能不能活下来。邵树德笑了笑,继续说道:我只是想,若是去河东,还能多捞些财货,总比往胜州空跑一趟好。
咦,你这厮竟不怕死!俺在北城没见过你,西城来的还是州城来的?大胡子惊异道。
西城来的。
果然是!大胡子拍了拍邵树德的肩膀,道:西城就来了一个都,孙十将的兵吧?果然一个比一个愣!别瞎想了,去河东不是把咱这几千人都推火坑里么?天德军就这么点人,万一打光了,本钱可就没有了。如今李使君卧床……
讲到这里,这浑汉终于知道厉害了,于是转移话题道:振武军城可能还会去碰一碰,但应该不会去河东的,郝都将没那么傻。况且,这都出兵多久了,夏州兵一根毛都没见着。胡常侍(注释6)怕是也不想折腾呢,平夏党项就够他头疼的了,出兵打李国昌?我呸!
此番出征,没甚大事,大伙都可平平安安回去!他最后又用总结性的语气说道。
注释1:櫜鞬(gāojiàn)服:唐代戎服。櫜鞬本是盛放弓箭的容器。《左转·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注云:櫜以受箭,鞬以受弓。
演化到唐代,已经变成了一种特殊武服,具体样式如韩愈在《送幽州李端公序》中描述幽州节度使刘济的样子:红帓首,靴袴,握刀左,右杂配,弓韔服,矢插房,俯立迎道左。翻译过来就是:头戴红抹额(扎在额头的头巾,二战时日军绑在额头上的月经带的原版,红色的),下身穿袴奴,脚蹬靴。左手握刀,右边佩櫜(插矢之房)鞬(韔弓之服)。
值得一提的是,这身装束在中唐以前只有一定身份的大将甚至节度使才能穿,所谓将服是也。而且这种服装也不是常服,一般非常正式的场合才会出现,可以说是礼服。
注释2:胜州。州城北至黄河五里,西北至黄河二十里,东至黄河四十里。隋文帝开皇七年置榆林县,二十年置胜州,唐承之。隋炀帝大业二年,置榆林宫,在州城内。杨广曾在城东接见突厥大小头领,即(五十余万)大军出榆林,游行突厥故地,受启民可汗朝见。当时他还赋诗一首,表达得意之情,即《幸塞北——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赋诗》: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索辫擎膻肉,韦鞲献酒杯。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有榆林关,在城东三十里,东北方临河,开皇三年置,有关总管一人领军屯驻。胜州与丰州一样,阻河为固,土宜耕牧。治榆林县,附郭,位于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领榆林、河滨二县。
注释3:河滨关,河滨县东的渡口。河滨县,在今陕西偏关县西、河曲县东北境。贞观七年临河置河滨关,在县城东面半里左右。这个渡口在北魏时就有了,当时名君子津,北宋时又在附近建久浪津,因地处边境,遂成为与辽、夏贸易之所。
注释4:云、蔚、朔三州,皆为大同军辖地。
注释5:岢岚军城,位于今山西岢岚县,属河东节度使辖下的岚州。
注释6:胡常侍,夏绥银宥节度使、观察处置使、押藩落使、安抚平夏党项使,银川监牧使,兼夏州刺史胡某,870年-879年在位。史书上并未记载他的名字,只有罗隐写的一首诗从侧面提到了些。
罗隐《夏州胡常侍》:百尺高台勃勃州,大刀长戟汉诸侯;征鸿过尽边云阔,战马闲来塞草秋。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仍闻陇蜀由多事,深喜将军未白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