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三位宰相一齐应道。
顿了一会,赵光逢问道:陛下方才说,不欲亡波斯,那么在西域到底是怎么个方略?
邵树德沉吟了一会。
赵光逢的意思是,哪怕战争一时半会还结束不了,但转向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了,你总要有个整体战略吧?
闭门造车不是好事。邵树德说道:朕非不能亡波斯,而是不愿。波斯在,还能镇着点那些牛鬼蛇神。波斯亡了,那些部族没了约束,反而不是好事。故维持一个虚弱的波斯,是最好的结果。至于再往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朕这一辈子,就只能到这个程度了。
如果不计后果,全力发动战争机器,其实是有可能灭掉波斯的,但能得到什么?
土地占不了,必然还是当地人自己统治自己,或者被那些游牧部落入主,比如乌古斯人,或者呼罗珊地区的波斯贵族东进等等,可能性很多。
安西道诸州,自己还没消化完毕呢,没必要再搞太多土地,贪多嚼不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果儿子、孙子辈有那个豪情壮志,在消化完西域之后,锐意西进,那固然好,但这与邵树德无关了。
保留一个虚弱的萨曼波斯王朝,在当前这个阶段是有意义的。
因为布哈拉可以约束造物主的狂热信徒们,不让他们向东传教。
如果没人约束,那可真是防不胜防,因为你连个对话的对象都没有,去中心化的传教体系,四处开花,更加麻烦。
不要高看官僚系统的能力。有可能教会在某个部落秘密传播十几年了,他们还不知道……
布哈拉还可以与西域进行贸易,流入大量金银,促进西域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中原百姓自发移民过去。
贸易是需要一个稳定环境的,也就是秩序。萨曼波斯可以约束各个部落,提供一个大体安定的环境,促进贸易,成为大夏的提款机。
因为不同的文化、制度和思维模式,布哈拉的存在还可以与中原进行文化碰撞,产生更多的火花,促进科学的发展,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邵树德不确定新朝雅政在将来会不会走样,那么时不时吹入一点新鲜空气也是好的。传统儒学士子,邵树德觉得他们有可能会进行改变,自我进化,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不介意用外国人。
说白了就是竞争。
大夏的新学派系,对波斯没那么讨厌,甚至有不少共同语言。比如明算科学子,天然喜欢与布哈拉的数学家们交流。这种交流带来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波斯学者有可能会来中原定居、生活,做学术研究,如果有出色的,甚至可以授予官职。
儒家不改变,我就用全世界的人才,不一定要用你,就这么简单。
邵树德简单地说了一遍,三位宰相都有些高兴。
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当然是反对继续西征的。陇右已经有夫子逃亡,聚集叛乱了,虽然被州兵轻松镇压,但这是一个很不好的苗头。
朝廷从各地征收上来的钱财,流水般进入陇右、河西、安西三道,花费在了遥远的征途上。这些财政收入,本来可以做更多事,结果用在战争和移民上,是否合理?
另者,武夫们通过战争,不断立功,在朝堂上十分得意,是不是该压制一下——对事不对人,纯粹是资源的争夺。
从阴暗的角度来讲,开国快二十年了,禁军仍然连续不断地参加战斗,前有征讨室韦、阿保机,后有与波斯长达五年的战争,圣人不断轮换各部,禁军老兵大量退伍之后,新兵们渐渐练出来了,整体还维持着相当强横的战斗力,这可不是好事啊……
武夫战斗力越强,他就越想打仗立功。
如果他不能打了,即便你让他出征,他都不太好意思,不想丢人现眼,战败担责。
所以,政事堂肯定是不想打仗的,这毫无疑问。
都明白了?邵树德看了三人一眼,说道:明白了就好。战争一时半会还结束不了,但要做好转变的准备了。西域需要人,什么人都要。朕闻流放犯人还有少许发配至辽东,都停了吧,全部发往伊丽河谷。河南、河北诸州,有些地方的户口增长太快了,多向外移民。若不愿,让各地州兵督促。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背。一百年后,他们会感激朕的。
遵旨。三位宰相应道。
毫无疑问,大夏朝的移民是比较过分的。有些地方承平二三十年了,人口增长极其缓慢,甚至还有所减少。
因为移民的事情,魏博动乱了多少次?州兵、禁军杀得刀都卷刃了,才勉强压住。
移民的百姓路上死了多少人?更是不好统计。
这就是新朝雅政,有苦有甜,冷暖自知。
(本章完)
.org。.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