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时选解释说:自先秦以来,十二律并不平均。礼乐者,国之大事。不平均的十二律,演奏起来会不和谐。历代研究天文者,皆知黄钟不能还原,迄今二千余年,都在寻找还原黄钟之法。前朝小郑王朱载堉,已经找到还原之法,臣等近日进行了验证,小郑王算出的确为十二平均律。
赵瀚听得更迷糊了:律吕是音乐,怎跟天文扯上关系了?
萧时选说道:《易》为百经之首,神州华夏的一切,都源自于《易经》,而《易经》又源自天文研究。十二律是与十二气对应的,欲算十二律,必先求黄钟,就如制定历法先算冬至。黄钟开根可得蕤宾,便如制定历法算出夏至。陛下,无论祭祀还是朝会,所奏之音乐都与天文相合。若不修正律吕,便如不修正历法。
黄钟就是西方音乐里的C调,蕤宾则是西方音乐里的F#调。
在音乐方面,东西方其实是一致的,上千年来都在求十二平均律的正确值,就像大家都在求更精确的圆周率一样。
宫、商、羽、变徵、徵、角、变宫,对应的是哆来咪发唆等七个钢琴白键。
十二律也是完全对应的:黄钟(C调),林钟(G调),太蔟(D调),南吕(A调),姑洗(E调),应钟(B调),蕤宾(F#调)、大吕(C#调)……
十二律又有细分,比如黄钟还分出清黄钟,即黄钟的高八度音。
清黄钟的理论值,应该是黄钟的一半,这样才能在定音时将黄钟还原。十二平均律算不出来,就无法还原黄钟,音律就肯定有误差,东西方的音乐家都发现了这个情况。
小郑王朱载堉就是个BUG,居然在没有微积分的情况下,用算盘开出2的12次方根,强行把正确值给算出来了。这个数值传到西方,于是诞生了现代钢琴,也诞生了现代音乐理论体系。
当然,计算十二平均律,音乐只是附属意义,它还能运用到天文等诸多领域。
在萧时选详细解释之后,赵瀚终于明白,原来东西方音乐是一样的,中国音乐并非单纯的五声音阶。先秦的编钟,就用了十二律,黄钟、应种、林钟这种叫法,很可能跟先秦的编钟有关。
至于十二律吕有多重要,从《史记》就可以看出,司马迁详细记录了十二律吕的数据——虽然其中还有记录错误的。
《周礼》、《礼记》等书,同样详细记载十二律,但一般人根本看不懂,因为全是律吕的相关数字。只有精通数学之人,才能真正把《礼经》读透。
赵瀚对李香君说道:拟诏,着令钦天院数学馆,协助礼部修正律吕。修正后的律吕,刊登在《大同月报》上。《史记》对律吕的记录错误,也一并刊登在《大同月报》修正。
遵旨。
李香君在拟诏的同时,忍不住多看了萧时选两眼。她自小学习音乐,谁知竟然学错了,被一个搞数学的改回来。
赵瀚问道:你们这段时间,就验证了朱载堉的结果?
萧时选回答说:回禀陛下,不但验证了,还制定了一套新的数学方法。朱载堉是用大算盘强行开根,臣使用的新方法,暂时命名为‘微积分’。
咳咳咳!
赵瀚听得呛口水咳嗽,做出平静的样子:微积分?
萧时选说道:正是微积分。荀子有言,尽小者大,积微者著。后世研究数学之人,其积微之量、造微之术,便是源于荀子此理。
赵瀚其实很想说,你真牛逼,连名字都不带换的。
赵瀚问道:你如何创出的微积分?
萧时选说道:此法得益于陛下传授的解析几何。这十年来,借助解析几何,研究数学之人创出两套法子,可称微分和积分。随着研究越多,越发现这两套法子有联系。前日里验证十二平均律,于《隋书》发现南北朝学者何承天,在计算十二律时用的法子。何承天的数学著作《立法制议》已经失传,但《隋书》却记载着只言片语。后来又查其他典籍,大概能推测出他用什么法子。虽不是真正的微积分,却给了臣一种灵感。
辛苦你们了。
赵瀚只能这样说,这群数学家居然研究音律,而研究音律却要翻阅《史记》、《隋书》,然后因此获得灵感创立微积分。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跨专业跨得太厉害了吧。
赵瀚想了想,说道:你用十二平均律,发明一种乐器吧,用按钮击打琴弦就能弹奏所有旋律。
萧时选愣了愣,嘀咕道:臣……不会。
那就算了,我找别人弄。赵瀚心想,你也有不会的,我还以为你能发明钢琴呢。
(感谢Joe玖的盟主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