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月生见二人犹豫半天,叹了口气: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老楚人死了,作为后人的我们,现如今几乎没有人,能记得他们。如果现在新楚人也死光了,那么百年之后的后人,同样没有多少人能够记得,今日新楚人发生过什么事。
金日乐闻言,哼了一下鼻子,一脸不屑:什么古人后人的?全是扯犊子。所有活着的人,永远都只在乎当下。
曹继武点了点头:对于古人,我们无法改变。唯一能做的,就是正视他们,抛却个人好恶,客观地分析评判,以方便我们少走他们的弯路。而对于后人,做好我们当下的事情,过好我们自己的生活,将来也好给后人,提供一个参考。
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掩盖了太多的真相。别有用心的古人,喜欢臆造,刻意选择性遗落。这些家伙篡造的假象,如果后人看不清,那真是自找倒霉。每个人都有个人好恶,但个人好恶,往往真的很坏事。
对于大明的黑料,王、顾二人,在感情上更愿意选择性回避。但就因为选择性回避,使二人看不清大明所奉行的虚伪,因此他们俩一事无成,也就在所难免了。二人回想往昔,不住地唉声叹气。
曹继武包了一包云雾茶,递给王夫之:乌石寨的路,就在曹某的营后,如果你这个新楚人感兴趣,可以去瞻仰瞻仰老楚人的家。
都快三百年了,有什么好瞻仰的!
王夫之接了云雾茶,揣进了袖筒里,无奈叹道,按道理来讲,我这新楚人,可是人家老楚人的仇人,到了乌石寨,可能会灵魂不安的!
你总算还有点良心!
金月生笑了,乌石寨的茶,大约都有将近三百年树龄,我们推测,那是易化等人种的。有良心的人,揣了他们的茶,我想他们今晚,一定会来拜访你的。
三百年的幽魂来拜访?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还不把人给吓死?
王夫之瞪了金月生一眼:你们去了他们的寨子,搅了他们的安宁,要拜访的,应该也是你们。
腚锤子不疼了?
调皮鬼金日乐,冷不丁又揍了王夫之一下。
来精步营的路上,王夫之就不明不白地挨了一下,此时才忽然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王夫之顿时气歪了鼻子,抄了曹继武的一根羽箭,飞身追赶调皮鬼。
……
王、顾二人,借了二金的马,离开精步营,立即往长沙城飞赶。然而二人行至洛口镇,王夫之却突然停止了前进。
顾炎武非常奇怪,急忙拨转马头回来询问。
王夫之生在衡山,长在衡山,这湘滨洛口镇,是他常来的地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切事物,在他眼里,就像他的亲人,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然而也是那么的陌生,那么的冷淡。
原本繁华的镇子,如今只能看见一些有气无力,听天由命的老弱。如今的镇中,到处都是兵乱留下来的痕迹。
房屋东倒西歪地趴着,门窗破烂不堪,院墙或倒或缺。几棵巨大的樟树,被折断了枝干,数株壮硕的杉木,被烧得面目全非。地上到处是死尸,有清军的,也有明军的,横七竖八地躺着,发出阵阵地恶臭。
顾炎武顿觉一阵恶心,催促王夫之快走。
然而此时的王夫之,陷入了美好的回忆当中。
如果没有清军入关,此时的自己,或许在回雁峰上,望雁吟唱。如果没有清军,此时的自己,或许在南岳庙中,对月朗诵。如果没有清军,此时的自己,或许在衡州家中,陪着妻儿,尽享天伦之乐。这一切的一切,全因满清而改变。
满清灭我邦国,杀我乡亲,毁我华夏,实乃我不共戴天的仇人,我怎么能和仇人,搅和在一起呢?
王夫之一阵伤感涌来,悲切愤恨:我不去了!
顾炎武吃了一惊。仔细看他脸色,明白了他的心思,无奈叹道:你想留在这里?
王夫之眼含一汪热泪,点了点头。
可是这里已经不属于大明,大清的治理到来,也只是个时间问题。自己乃大明臣民,怎么能在敌人的治下呢?然而不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
', '>')('这里毕竟是自己的家,自己连家都不能回,又能到哪里呢?这天下之大,哪里才是自己的容身之处呢?既然连个容身之地都没有,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见王夫之慢慢抽出了剑,顾炎武大吃一惊,一把抓住剑柄:你要干什么?
国破家亡,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王夫之饱经沧桑的脸上,滴下一行热泪。
顾炎武叹了一口气:死了就能解脱吗?扬州十日,江阴三日,嘉定三屠,广州七日,中原大乱,千里无人,已经死了多少人了?你又见过,有谁解脱了?
天下大乱,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死去。然而死人改变不了什么,活人也改变不了什么。活人和死人,唯一的不同就是,活人仍然活着。人早晚都是要死的,既然这样,那么活着,就应该比死人更好一些。
然而事实上,活人好像要比死人痛苦。因为活着的人,能亲眼看见自己,改变不了什么。无能为力的痛苦,逝去的灵魂,是无法感受的。而活着的人,却备受煎熬。
王夫之叹了口气:除了大清那边,其他办法,真的没有了吗?
顾炎武摇头无奈:扬州十日的惨剧,如果你不想它落在衡州。那么大明大清的问题,你就得先放一放。
右布政使司,那可是曹继武的妖法。
王夫之叹了一口气,我敢保证,百姓宁肯做亡国奴,也不愿接受曹继武的妖法。既然是这样,我们岂不是把百姓拉出了火坑,却又把他们塞入了妖洞?
顾炎武摇了摇头:百姓不愿做亡国奴,大清也是来了。谁都不愿意触碰妖法,可就是挡不住人家曹继武。这不还是个好恶的问题吗?刚从曹继武那里回来,你就忘得这么快?曹继武说了,见识是被打出来的。
大清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好,人家打过来了,知道了吧,还敢不敢贬低人家?西洋人什么样子?不知道。好,人家纵横全球,几个零散的流氓强盗探险队,过来敲你几下,这下该知道了吧。还敢不敢贬低人家?如果挨揍,都打不出见识来,那就真得无可救药了。
王夫之心中豁然开朗,按剑回鞘,谢了顾炎武。
曹继武的观念,王夫之实在是难以接受,因此听得快,这忘得也快。德性这个古老的玩意,你别说,还真是相当操蛋。
三兄弟的方法,太讨人嫌,王夫之有些担心:我跟着曹继武的路数,不会招来百姓的记恨?
顾炎武叹息一声:凡是做事的人,都会招来记恨。
读书、打仗、经商,顾炎武几乎样样都干过,可样样都没干成。这不是因为他不努力,而是周围的人掣肘子和使绊子。就连他自己的家中,族叔还要趁着他拳拳的报国热情,挣夺他的家产,害的他有家不能归。
顾炎武抬头看天,摇了摇头,无奈苦笑:只要是做事,就会牵涉到利益纷争。所以只要有人在,只要天不塌下来,做事招人记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既要做事,又要招来一身恶名,此时的王夫之,实在是想不通。顾炎武也不再和他磨叽,催促他快走。于是二人飞马赶往长沙城。
招抚百姓,这是布政使司的职责。因此王、顾二人,没怎么费口舌,布政使范承谟,就给了二人招抚使的头衔。
虽然是在为百姓做事,但王、顾二人,皆不愿给大清做官,因此坚决推辞了。范承谟也没有坚持,于是退而求其次,让二人充当顾问。顾得着就问,顾不着就不问,所以顾问和闲人差不多,二人答应了。
吴三桂是杠把子,没有他点头,前线什么事都干不成。所以给布政使司顾完了问,王、顾二人,来找军师刘玄初。
军师也是饱读诗书的鸿儒,所以吴油子,楚蛮子和蜀耗子,那是相当的投机。只是和楚蛮子、吴油子二人不同的是,蜀耗子并不拘泥于儒家,他对道家、阴阳、法家都有研究,甚至曹继武的妖法,他也能接受。
听了王、顾二人,对衡州的报告,刘玄初立即让吴三桂传令:让八旗军赶往宝庆府,去看住孙可望。
这样一来,湘滨一线的百姓,就不会遇到八旗军的冲击。王、顾二人,对刘玄初的做法很是满意。三人于是赶往湘君楼,找杜省斋商量调集粮食的问题。
曹继武开埠长沙城,杜省斋靠着水利,组建了船队。有他出面,往衡州运粮,救济百姓,再合适不过。作为本地名士,两个顾问的要求,杜老板很容易就答应了。
政府、军方和民间力量,在王、顾二人的撮合下,很快拧成了一股绳,救济衡州的百姓,自然也不是问题了。为了老百姓,王、顾二人,这一回终于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