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承看向顾大伯,道:“首先小余认字,《百家字》《千字文》他全部都会认、会写。其次,小余一个会算账。我相信大伙也听说了这些日子我在家里教人学习算经的事,我敢保证,小余是他们三个里面,学的最快且算的最准的那个。”
顾里正脸上的表情慢慢从惊讶变成了思索。
顾文承道:“其实,不仅是小余,我还想推荐文渊和文华。小余毕竟年纪小,如果有他一个人算账,想必很难服众,也怕有地方疏漏。所以我建议,让小余先算账,后面在让文渊和文华两个人查账,这样三个人算出来,想必大家都能放心。”
顾里正听完后,心思一动。
他稍微想了一下,发现姜余的确很合适,姜余虽然男子,但是嫁给了顾文承,三媒六聘、互换通婚书、二人相合名帖,姜余现在就是他们顾家人。
姜余识字又会算账,刚好可以帮忙。再则,后面顾文承又推荐了自己的儿子和二弟家的文华,三个人一起算账,可以说是非常保险了。
顾里正想了一会儿,便拍板定下,“行,咱就这么定了。”
顾里正转头看向身边的几个顾家人。
“你们觉得呢?”
几个人虽然也十分惊讶,但是族里找一个既识字又算账本来就困难,姜余和顾文渊、顾文华,本来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我同意。”
“我也同意。”
“可以。”
“……”
顾文承看见这一幕,嘴角勾起一个笑。
姜余在听到顾文承推荐自己的时候,整个人都快傻了,虽然他的确识字,而且也会算账,但是这不代表他就能算清生意上的账目啊。
而且,他也从来没做过这种事,万一到时候他办砸了可怎么办?
顾文承在一边道:“至于卖糖,我倒是建议,不如直接卖给那些码头上来往的货商。”
“哦,为什么?”
顾里正问出来,其实这也是在场大部分人想问的问题。
顾文承慢慢把头转向姜余,“小余,你来说。”
姜余还没从刚刚决定让自己算账的震惊中出来,就看见文承哥让自己说话。
他抿了抿嘴,看着顾文承那温和的眼神,原本紧张的情绪慢慢恢复。
为什么他不能去算账呢,他和顾文渊、顾文渊一起学,自己明明算的很好不是吗?
他可以的,他能做的很好。
而且‘往什么地方卖糖?’这个问题之前他们在学习算经的时候,无意中讨论过,既然现在文承哥让他说,那就是相信他可以说清楚。
姜余开口道:“因为来往的货商们有钱。”
顾里正微微皱了皱眉头,其他人也都不解的看向姜余。
货商有钱大家都知道,而且这也是个常识。毕竟也只有那些有钱人才能买的起大船,雇得起工人,在河上跑船走商。
顾文承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姜余这一句话就说到了根子上。
姜余深吸一口气,继续道:“那些货商既然是来回买卖货物的,必然是家大业大。若是他们想要买糖,说不定能一次性把咱们手里的糖全部买走。若是我们把糖分别卖给当地的货郎,那些货郎一次肯定卖不了多少,说不定我们还要费力去多寻一些货郎来收货。
若是那些货郎也买不走,便只好去城里找那些买糖的铺子。这样一来一回,消耗的时间就太长了。而且,我们还得担心,万一县城的商户们和货郎们联合起来,不仅不买我的糖,还要压价,我们又该怎么应对?”
“还有,也就最重要的一点,万一有人知道咱们在制糖,他们想要抢方子,怎么办?”
姜余这句话说完,众人皆是心里一紧。
顾里正缓缓的吐出一口气,其实这一点也是他最为担心的,那就是万一有人抢方子怎么办?
县城那些做生意发家的商户们,有哪一个是好相处的?
而且商户们生意在做大了以后,不免会同那些大小官员们熟悉,哪些人若是想要抢方子,他们这些泥腿子是半点得不到好处。
顾文承到底只是一个童生,身上有没有功名,要是真出了什么事,童生可护不了村里的人。
姜余继续道:“所以我们要把糖卖给那些来往走船货商,这样既可以尽快把手里的糖卖出去,又可以不引起县城商户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