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一群蜂窝煤
这儿原来就是一片大菜地啊,我记得很清楚。??陆启明站在街道边,给李怀德等人示意道:当初建的时候我们还来勘查现场来着,记忆犹新。
五一年,应该是五一年。
他背着手点点头,确定地说道:那个时候这里有三条车马道,就是为了给城里运输蔬菜的。
那个时候穷啊,没有钱。
陆启明笑着说道:奉城市掏了好大的劲才拿出了1200万元,就要建这个工人村。
五一年开始筹备、规划和建设,五二年开始安排入住,五七年全部竣工,六年,整整六年。
是吧,于涵,我记得是五年。
是这样的,陆副主任。
于涵站在一侧,笑着介绍道:我还记得您带着机关队伍来工地上义务劳动呢。
哈哈哈——
陆启明笑着摆了摆手,道:以前还行,现在让我干我也干不动了。
都是三层楼啊?
李学武站在街道上,仔细观察了一下,这里进出的人很多,即便现在是上班的时间。
楼间距也很大,完全是后世小区不敢想的。
工人村房屋建筑风格基本一致,就是毛子风,毕竟是上个十年的建筑群了。
红砖红瓦,各种生活设施遍布住宅区内,错落有致。
一路上走走停停,看了电影院、粮站、邮局、学校等等建筑设施。
都是三层,房屋比较高,不顶脑袋。
于涵介绍道:不过房屋内面积不是很大,是按照工人宿舍标准来规划和建设的。
现在建成的工人村总体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共有5个建筑群。
他对数据还是比较熟悉的,接着陆启明的话,给红星厂一行人做了详细的介绍。
李怀德一直都在听着,看着,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倒是李学武,跟于涵走在李怀德和陆启明两人的侧面,聊的多一些。
当初是根据***‘在提高生产的基础上改善工人的生活’的指示精神才搞起来的工人村。
陆启明漫步在街头,看着来往的行人,笑着说道:刚开始是市里拿钱建宿舍,后来其他企业也在这附近建职工宿舍。
嗯,职工集中生活和管理是有优势的。
李怀德点点头,看了宿舍楼一眼,问道:市里投建的工人村有多少间宿舍?
建成那一年的数据是两万出头。
于涵介绍道:第一年就分配了三千间宿舍,这个建设速度还是很快的。
那个时候的工程建筑毕竟比不得现在。
李学武站在一旁肯定地说道:尤其是工程机械的应用程度,限制了工程进度。
确实是这样的陆启明抬起头看了看远处的建筑,笑着说道:那个时候还是肩挑手扛呢。
要不怎么说是砖瓦结构呢。
李学武走到宿舍楼下,看了看地基和墙壁,完全是砖瓦房的建筑结构特点。
这不是后世的板楼,实打实的红砖和水泥,真正的实心工程。
你们呢?陆启明看向李学武问道:听说你们厂也在筹备建设工人村?
嗯,是这样的,不过占地没有这么大。
李学武笑着介绍道:我们规划的宿舍楼是六层,且楼间距要仔细一些。
包括居民区园和配套设施,还要更细致化。
毕竟是京城嘛,我们是比不上的。
陆启明笑着说道:就算我们想搞绿化,搞园区,可种树种草,一年景,到冬天基本就冻死了。
再有就是资金有限,这里的生活环境你们也看到了。
他跺了跺脚,道:这马路牙子以上的地砖还是三年前铺设的呢,一步到位不可能的。
我们的资金状况也不是很富裕啊。
李怀德示意了前面的楼门口,问道:方便进去看看吗?
当然,我来安排一下。
于涵应了一声,回头给秘书说了几句,有工作人员提前进了楼道。
搞这么大的工程,尤其是容纳2万户职工居住,困难还是很大的。
陆启明介绍道:当初规划图纸拿出来的时候,我们也都看见了,说实话,吓了一跳。
35个托儿所、2个幼稚园、10所小学、1所初中。
他颠了颠手,道:光是教育基础,就投进了不知道多少。
这个还是必须的,教育投入多少都值得。
——
李怀德见于涵站在门口示意,便率先走了过去。
陆启明请了李学武一起,就他们几个人进了楼道。
外面看大楼很宽敞,楼道走廊倒是也不窄。
秘书已经协调好了一户工人家庭,住户门敞开着。
不好意思,打扰了。
李怀德在于涵的邀请下进了屋,先是给女主人客气了一句。
女主人穿着一身格子襟衫,怀里抱着个不到一岁大的孩子。
应该是有秘书提前跟对方讲清楚了,知道这是来了领导调研,显得很是拘谨。
李学武随着陆启明一起进了屋,四处看了看。
居住的痕迹很是明显,墙壁刷的白灰,已经变得斑驳了。
一进门的屋角处有个火炉子,从墙壁到屋顶,熏得黑漆漆的。
左边是厨房,径直往里走才是二十平米的堂屋。
没有后世客厅、卧室和餐厅的设计概念,就是普通的宿舍。
卧室兼着客厅和餐厅的作用,没有炕,有铺头床,墙角有红木柜子,墙上还挂着相框。
相框里的照片不都是这一家人的,还有***的,看来是很崇拜的。
相框下面是张座柜,柜子上摆着精致的茶杯和暖瓶,一台收音机用白沙布遮盖着顶部。
茶杯都是带托碟的,不过只有一对,显然是结婚时置办的。
您做,我给您倒水。
女主人抱着孩子,不知道该怎么招待他们了。
这工人村建成后,确实是有不少领导来看的。
但是,没来过他们家,都是去的先进工人家庭,或者有组织关系的家庭。
这还是头一次见着有领导来这边楼群的。
她也是听说了,来的是省里的,客人是京城的,说是要看看房子,看看生活。
谢谢,别忙活了,我们就是看看。
李怀德笑着摆了摆手,道:打扰您已经很不好意思了。
他观察着房屋的环境,心里暗暗思考着,与李学武拿给他看的,红星厂的住宅规划图纸。
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至少从李学武给出的图纸上来看,是要比这里实际看到的规整许多。
无论是功能区域设计,还是房屋面积规划。
他们看了一圈后,由着女主人的邀请坐在了椅子上。
李学武笑着逗了逗那个瞪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他们的孩子。
没想到小孩子不认生,张开手就奔着他,想要他抱。
哈哈哈——
于涵笑着打趣道:看来还是李副主任面善有孩子缘啊。
这么说的话,孩子是不怕我的。
李学武笑着抱起孩子逗了逗,并没有太过分,孩子的母亲很紧张,怕他年轻摔了孩子。
李怀德笑着介绍道:李副主任家也有个小孩子,三个多月了吧。
是,刚到三个月。
李学武颠了颠孩子,问道:这孩子可真胖,怕不是得有十六七斤了。
看来咱们奉城的工人水平高啊。
李怀德看过这家庭的布置了,虽然家用电器只有寥寥几件,但在工人家庭里,算是不错的。
于涵介绍道:毕竟占着重工业的基础,工人的收入水平是很稳定的。
这楼里的配套设施齐全吗?
李怀德看向女主人,问道:水、电、煤气、电话、垃圾处理等等。
这个……
女主人被李怀德问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有些迟疑地看向了于涵。
陆启明倒是很爽快,摆手示意道:没关系的,有什么说什么,直接说就行。
哦哦,我也不知道该咋说。
女主人犹豫着说道:水是自来水,吃的是水塔的,有供应时间段。
电还是能保证的,一个月停电的次数不是太多,少有的几次吧。
煤气我们是有的,能在楼下换,我们家有的时候会用煤气烧火做饭。
不过煤气做的饭不香,只是着急了才用。
剩下的话,电话我不知道,垃圾都是每天早晨楼下统一收,有垃圾箱。
她回答后,有些谨慎地看了看于涵,刚刚就是这位领导跟她接触的,也不知道自己说错话没有。
电话主要是以明线为主,能通到传达室一级。
于涵主动补充道:水按时段供应是为了确保节约用水,且防止居民忘记关水龙头。
电这个没办法,统一调度,给就有,不给就没有
他无奈地说道:我从电力那边了解到的情况是,白天保工业,晚上保生活,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至于说煤气嘛,我们家也是这种情况。
于涵抱着胳膊,道:我媳妇儿有的时候也说煤气炒菜不香,还是柴火锅好一些。
我们是想实现煤气管道铺装进户的。
李怀德示意了李学武这边,道:李副主任,咱们厂当时的设计有这一项,对吧?
有,所有宿舍楼全覆盖。
李学武介绍道:包括煤气、电力、电话、暖气、自来水,在设计之初就备好管道了。
我们厂准备独立运营电力、电话、暖气和自来水,所以这一部分李主任比较关注。
我们厂占了一个便利。
李怀德接着李学武的话往下说:暖气可以连接厂里的锅炉,不用居民自己烧炉子。
他指了指门口的火炉子说道:按照消防条件来说,我们厂准备控制一下火灾的危险。
这是有必要的,如果有控制条件的话。
陆启明认真地说道:我们其实也想控制一下的,但没有那个基础。
嗯,我们毕竟后知后觉嘛。
李怀德笑着说道:有大把的经验可供学习。
应该说是互相学习。
陆启明笑着随李怀德一起站起身,同那位女主人握了握手,道了谢。
李学武则是逗了逗那孩子,问他跟叔叔走行不行。
小孩子不会说话,但在李学武的怀里很乖,今天家里来了很多人,他在看热闹呢。
将孩子还给了女主人,李学武也同她握了握手,道了谢意。
女主人连声客气着,送了他们出门。
再看见门口站着的一群白衬衫,她还惊讶来着。
这些人的穿着是跟刚刚屋里来的两个京城领导一样的。
这两人给她的印象是客气、礼貌、有文化。
客气、礼貌能看得出来,感受的出来,有文化是怎么看出来的?
很简单,他们说的话,她能听得懂。
她爱人给她说过,有文化的领导,尤其是有能力的领导,讲话都很容易听懂。
那些个故弄玄虚,咬文嚼字的才是假把式。
她也是工人,只是在休产假。
见识一定是有的,但看这京城来的领导到底想干啥是不知道的。
难道就为了给工厂盖宿舍,特意从京城跑到东北来学习?
——
从宿舍区出来后,红星厂一行人在陆启明的陪同下又看了学校和管理处。
一上午的时间很紧凑,他们看的又不是一个地方,所以时间过的很快。
看得出来,陆启明对红星厂很上心,中午也陪着他们一起用餐来着。
下午是陆启明主持召开的工业座谈会。
一些奉城的重工业企业,以及辽东其他地市的工业企业代表也有来参会。
但大企业没有,陆启明也用不着帮他们牵线搭桥。
李学武通过观察座谈会上的代表发言就能看得出来,陆启明是想给辽东工业带进来一条鲶鱼的。
可能通过钢城工业有了红星厂的投资而变得繁荣后,他便想到了扩大这种影响力。
如果有红星厂带头,从关外引入更多的先进管理和订单需求,那对辽东工业是个很好的助力。
当然,辽东工业发展的很好,也很繁荣。
但在大企业,垄断型企业的背景下,他们发展的自然很好。
可是,很多新成立的企业,或者发展缓慢的小企业,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大企业不用带,不用管,他们自己能搞好生产。
可是小企业不行,稍稍不注意就走偏了,走死胡同去了。
如果能在辽东竖起一个标杆,哪怕是这一次给一机厂保媒不成,退而求其次,把红星钢铁厂的模式宣传一下。
只要有了学习的方向,尤其是从红星厂这种规模的企业开始发展的,完全有学习和复制的可能。
不用说多了,有二十家企业能跟红星厂学个一招半式的,出来两个红星厂这样的企业他就是赚的。
而且是大赚特赚。
红星厂千里迢迢的跑到钢城来投资建厂,那钢城本地,或者辽东工业就建不了厂?
说白了,还是资源占有和分配的过程。
红星厂先在钢城搞汽车工业,那以后钢城就不会再有汽车工业了。
甚至影响到钢城周边的几个城市,也不会再有较大的汽车工业了。
人才有富集的趋势,工业也有富集的趋势。
红星厂来钢城,不就是看重这里的工业基础嘛。
座谈会上,红星厂这边由李学武做了关于工业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经营分析。
这也是陆启明特别要求的,想让这些企业听听,工作应该怎么搞。
在其他代表发言的时候,李学武也是认真地在做着记录,同时也在会议给出的文件上标注了这些工厂的信息。
看见他如此重视,后面发言的企业负责人态度端正了许多,也严肃了许多。
是在最后,主持会议的陆启明讲到了在他们发言的时候,时不时提问的这位李副主任就是红星厂负责协调工业和贸易发展的负责人。
他开玩笑地说,如果能搭上李副主任的关系,那以后订单就像雪片似的飞来了。
这话其实也不算夸张,如果能拿到供应链的订单,可不就是发财了嘛。
——
因为时间的限制,座谈会是在下午火车到站前一个半小时结束的。
给了红星厂一众人收拾行李的时间,也给了一行人登车,前往火车站的时间。
陆启明很讲究,一直送了他们上站台。
红星厂的那节公务车厢就随同列车挂载在了最后。
登车前,李怀德和陆启明站在站台上有了一段简短的交谈。
我还是很诚心地邀请红星厂来奉城参与工业建设。
陆启明诚恳地说道:我更希望红星厂能给辽东工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机遇。
关于一机厂,能给出的条件我们都可以谈,这绝对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