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噼里啪啦……
货船上的帆似乎被点燃了,浓烟和火焰升腾着。
将湖面映的通红。
隐约能闻见烟尘的味道了。
陛下!
传令官胡彬朝着崇祯微微躬身,而后又看向群臣:诸位大人,那支主箭矢是特制的,利用铁模铸成的,
中间只有一根直径两厘米的圆柱与箭头、尾部相连,用以增加箭的重量,防止箭体过轻,射出后会不稳定。
中心圆柱与箭体外壁之间的部分都是中空的,灌入了用石脂提炼出来的燃油。
最关键的是这根箭矢整体上有许多的铜钱中心的圆孔大小的洞,用蜡进行密封,主箭矢的箭头磨平了一些,穿透力就小了一些,
而后在箭体中间位置裹上一层浸泡在燃油中数日的棉布,发射时将棉布点燃。
箭体飞行过程中,中间燃烧的棉布会将密封蜡融化一些。
主箭矢射中敌船后,漏在外面的箭体剧烈颤抖就会将密封的蜡抖掉,里面的燃油在震动中喷出,遇火即燃,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场景了。
我艹……
众人心中直接冒出了脏话,直呼好家伙,这设计实在是有些逆天了。
一根床弩的箭竟然还有这种玩法,简直是防不胜防了。
而且这种燃油,遇火即燃,用水浇都浇不灭,而且还会随着水流燃烧着。
如果是陆地上遇见这种火倒也没太大问题,可如果出现在船上,那就是致命的存在。
因为船体基本都是木头拼接而成,为了保证船的水密性,船体的框架形成后,还必须由捻工进行捻缝,也就是在木板料拼合的缝中,捻入石灰、麻筋、桐油等艌料;
麻筋、桐油这两种,哪一种都是极易燃烧的,遇见这种火油,那真的是……火借穿势了。
谁第一次遇见这种火器,都得惊慌失措了。
于是有大臣问道:那船上的军士是怎么回事?怎么那么慌乱?
因为他们并不知情,初次见这种情况慌乱也是正常的,这才能测出敌人的真实反应,至于游回去,那是对他们慌乱的处罚!
……
群臣再次张大了嘴巴。
实在是太狠了,随即众人兴奋了起来。
天啦,我以为飞雷炮已经很可怕了,但没想到这种床弩威力更大!
刘大人,这种说法不准确,飞雷炮的威力一定比这种床弩箭的威力大,但没有更大,只有更合适,
例如北讨之战的东荒渡口,这种床弩的给我们我们搭浮桥和保护浮桥立下大功了,
但群体之战中,飞雷炮的威力显然更大。
可这种内部添加了火油的床弩箭用在海战上,那绝对是比飞雷炮威力更大。无论是射程,还是精准性,飞雷炮都比不了的。
对,范大人的这话本官同意,只有合不合适,没有无用的存在,关键是怎么用!
陛下曾经说过,真正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从来不是武器,而是使用武器的人,这一点解释刚刚的床弩箭很合适!
要不大力研究这种床弩箭吧!
……
听着众人的议论,崇祯轻轻的摇了摇头,众人似乎还是没有真正的意识到火器的可怕。
但也能理解,毕竟火器自他登基之后才开始有了十足的进步,不说达到后世现代化的程度了,哪怕是达到抗战时的那种,都能横扫全世界了。
这条路不好走,但却是一定要走的,不能只被眼前的‘蝇头小利’给耽误了。
似乎是明白了皇帝的心思,传令官胡彬轻咳了一声,脸色严肃的看着群臣:诸位大人,恕下官直言,你们的想法似乎走偏了。憾綪箼
首先,下官认同范尚书的话,兵器只有最合适,没有无用的,
其次,这种箭也有很多的缺点,第一,我们能保证每次都能射中敌船甲板之上吗?
若是射到了船舱上效果就不是那么的理想了,火油会落入水中,敌船也能离开。
第二,虽然是用蜡密封,会被中层的燃烧的棉布融化、被震动掉,但我们能保证每次都能达到这种效果吗?
第三,第一次出其不意,效果很好,但敌人若是知道这种情况了,敌人会不会趁着还未燃烧将箭拔掉、或者直接用准备好的不易燃烧的东西将箭缠住?
第四,虽然中间引燃的棉布浸泡了燃油,但会不会在飞行的过程中熄灭?若是熄灭,整支箭就失去了作用!
当然了,我们试射了百余支,这种情况也只出现过两次!
……
所以,综上所述,床弩火箭虽然威力大,但只是适合在特定的场合,例如追击、精准打击敌船,但飞雷炮几乎可以适应战争的任何地方。
一番解释,群臣表情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