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漏洞?
你看看这份诏书上通篇有一个是在位皇帝皇子的分封方法吗?
咦,还真没有,不过皇帝既然削藩,那就肯定就是一碗水端平了!
端平个屁,怎么端平,现在是按照三世而衰、五世而斩的方法,这个世就是藩王平均在位时间,
而福王等人是第一世,是按照封王至今的时间算,这都能说的过去,可现在的皇子咋办?
从封王开始算起,一直到就藩……嗯,不对,以后没有藩王,无法就藩,这个方法不对!
要不就按照大明开国以来,所有藩王平均在位时间算?这总可以吧!
估摸着平均在位二十年,按照三世而衰、五世而斩,王位存在六十年,百年后就沦为平民了,时间太短,估计皇帝不会的!
要不就按大明开国以来皇帝平均在位时间算,开国至今两百六十一年,在位十五帝,平均十七年半,太短了,也不行!
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总不至于说第一世藩王在位时间算吧!
……
整个北京城看着诏书的人慢慢的都发现了这个问题,随即议论之声比之前更高了,这些议论声巡查的衙役自然层层上报了。
文渊阁内,六部尚书眉头紧皱,袁可立一脸的淡然之色。
袁阁老,百姓议论之事,虽然是皇家自己的事情,但事关天下民意,这事是不是请陛下给个明确的答复?
是呀,藩王传承时间长短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直接利益……
行了,都回去吧,此事陛下自有定论,不是我们能插手的,
如果方案好,那以后的皇子自然会开心,若是不好,以后皇子知道了你们在背后推动,难免会找你们的麻烦,得不偿失!
况且,京城闹得这么厉害,陛下真不知道吗?
陛下既然知道又没有给答复,要么是没有想好,要么就是暂时不宜公布,要么就是不想搭理,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我们贸然上奏都会引起陛下不喜,还是等等吧!
众人想了想,觉得是这个道理,朝着袁可立拱了拱手后就朝着文渊阁外走去,只是刚走了几步后,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李凤翔就急匆匆的进了东暖阁。
见到是李凤祥,袁可立立刻上前,沉声道:李公公,可是陛下传召?
袁阁老,这是陛下让奴婢给您的,说是您看了就知道了!
说着便递过一个信封,袁可立拆开后扫了一眼,轻笑道:诸位刚刚讨论的问题,陛下给了回复,诸位也看看吧!
片刻后,看完了信笺的众人面面相觑,随即眼中满是古怪之色。
半个时辰中,在百姓们的议论中,有一道补充诏书在京城各大衙门口的告示墙贴了出来,看着诏书的百姓们更是
我的天呀,咱们这位皇帝还真是有个性呀,这方法都能想的出来!
别废话,赶紧念一念诏书上写的什么?到底是什么方法!
都听好了,我给大伙讲讲白话:大致意思就是今后的亲王传承方式是以皇子封王开始,自在位皇帝驾崩截止为一世,三世而衰,五世而斩。
这、这……
咱们这位皇帝今年才十九岁,少说还能活个四五十年,多的六七十年,
太祖有定制,皇子十岁封王,按这么算,皇子的一世至少是三十年,多则五十年,
也就是说亲王传承一百五十年,郡王和镇国将军一百年,合计两百五十年,陛下这算盘打的真好!
你这账算的有问题,你是按五十年一世算的,加上封王前十岁,有几个能活到六十岁的?活不到,那就一切白搭。憾綪箼
就是,你们只看到在位时间长的,那你们怎么没有看到在位时间短的,诸如仁宗和光宗,如果是这两位,那……
闭嘴吧你,你这是诅咒未来的天子吗?想死不成?
如果这么算,那以后是太子……太孙继位了吧!
哦,对了,刚刚诏书没有读完,后面还有,如果皇帝在位少于十年,那就以大明开国至今皇帝平均在位时间算一世,这不是就是兜底嘛!
而且诏书说了,这事陛下说了算,不接受任何反驳!
行了,都散了吧,以诏书上的说法和推算,基本都在二十到三十年之间,不算太长也不算短,中规中矩。
反正不管咋样,都比之前的世袭好太多了,陛下果然是有魄力的。
……
你们说陛下这个三世而衰、五世而斩到底算不算削爵了?听说有人拿这个开赌了!
哼,简直是不知死活,拿这个打赌,真不锦衣卫放在眼中……
让开、让开……锦衣卫办事!
众人正待讨论着时,一队队的锦衣卫和五城巡城司的衙役在街上跑动着,包围了一座座酒楼、茶馆、青楼,甚至还有会馆、民宅等。
看着这一幕,百姓们满是好奇,这种事情自陛下登基以来,就没有发生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