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嘶……
众人听着袁可立的答案,皆是吸了口凉气,眼中精光闪烁着。
能做到内阁大臣的人,能有几个傻子的。
正所谓一通百通,袁可立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是了,建奴今年大旱,蒙古诸部也是如此,否则不会如此的的逼迫,以我们和建奴他们的关系,是不可能卖粮给他们的,
如果想活下去,那就只有一条路,进攻朝鲜,抢了朝鲜,
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只要建奴和蒙古诸部能保住,度过了今年的大旱,朝鲜百姓死不死的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如果按这个猜测,进驻凤凰堡的镶红旗既可能是防备毛文龙部,又可能是从鸭绿江进攻朝鲜义州的先锋军,
建奴在前年已经攻打过义州,直接打到平壤那边,再攻击那就是轻车熟路了,
而朝着东北移动的蒙古诸部最终的目的就是鸭绿江的起源地长白山,从长白山过鸭绿江,从北往南打,
两部直接在……平壤或者谷山会军,再朝东南横扫,如此以来朝鲜就没有丝毫抵抗的能力了!
麻烦了,建奴占据了东北之地,想要支援朝鲜除了走水路外,只能沿途将广宁、辽阳等城打下来,否则大军根本就无法通行,
可攻城得大量军士,也需要时间,我们即便是支援,时间上也来不及!
……
众人分析着,脸色也慢慢的变得严肃了起来。
如果真的按照猜想,建奴那就是拥有了后撤的余地以及粮仓了,休养几年,说不定还真能翻起浪花了。
崇祯眉头紧皱,心中却是叹息了一声,历史又回到原有的轨迹上,而且还提前了好几年。
他若是记得没错,建奴一共入侵了朝鲜两次,第一是天启七年正月,阿敏率三万铁骑渡过鸭绿江直扑朝鲜北境重镇义州,在早已潜入义州的建奴军士的配合下,义州沦陷。
而后大军一直打到平壤,朝鲜国王带着贵族逃走,而后签下江都和议,史称丁卯胡乱。
第二次则是天启九年,皇太极得到了北元传国玉玺后称帝,亲率大军入朝鲜,一直打到南汉山城。
朝鲜军士哗变,江华岛失守,国王穿着蓝染衣对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自此朝鲜彻底沦为建奴藩国,史称丙子之役。
朝鲜的彻底沦陷,为建奴在经济、军事上等等提供了大量的支持,才能与大明交锋数年。
好一会儿之后,崇祯回过神来,看了众人:都说说,如果推测属实,怎么处理!
众人看向袁可立,袁可立沉声道:陛下,虽然经过丁卯之乱,朝鲜和我们的关系下降到了极点,
但如今这种局势,我们就不能太计较,否则建奴攻下朝鲜有了粮仓,以后会更麻烦,
所以,臣建议,第一,即刻通知朝鲜国王,让他将平壤以南的兵力全部调到义州,只要守住义州三个月,建奴的计划就失败了,
第二,传令皮岛的毛文龙,密切注视建奴动静,只要建奴过鸭绿江,他们袭扰建奴,
第三,传令宁远袁崇焕,只要建奴入侵朝鲜,他们就主动进攻,不求有功,但能拖住前线军士不撤离支援建奴就行了。
第四,让关宁铁骑和河西铁骑从龙井关出发,经喀喇城攻击蒙古诸部,
趁着他们大军不在,直捣他们老巢,逼迫他们不能专心攻击朝鲜,甚至撤军回援。
臣附议!
如此甚好!
臣认为可行!
韩癀三人同时赞成,随即朝着崇祯行礼,躬身道:请陛下圣裁!
崇祯沉默了,袁可立如此安排逼迫建奴三线作战,直捣蒙古诸部老巢那即是围魏救赵,安排很是合理。
可他有他的想法,他想让建奴将朝鲜嚯嚯完了,大明再出兵收服,顺带将整个朝鲜纳入大明的疆土,而不是藩国的关系。
这跟大明主动攻击完整的朝鲜区别很大,毕竟朝鲜成为大明藩国两百多年了,去打他们道义上说不过去。
其次,朝鲜最南端离扶桑的对马岛只有百余里地,以后出兵攻打扶桑是最好的路线了,但前提是朝鲜能彻底的纳入大明的疆土。
否则从海上进攻,危险性和不确定性就太大了,随时都可能让整支舰队沉入大海之中。
可若是让建奴占领的朝鲜,那再想攻击建奴,难度就加大了,因为建奴有数座城池,要么不打,要么就一次性打下来。
大明火器虽多,可火铳、虎蹲炮、佛郎机炮等等这些火器对攻城不能说完全没效果,能十留其一就很不错了。
攻城最好的就是将军炮和红夷大炮,可这样太重,难以运输。
即便是这两样,百余门红衣大炮也得日夜不停的轰击数日才行。
开花弹暂时做不出来,那就用投石机投送轰天雷,一百个不够,那就一千个,前面挡着的每一座城池全部夷为平地!
想到这里,崇祯看了看袁可立等人,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几人听的目瞪口呆。
陛下,臣以为可行,朝鲜于洪武二十五年建国后一直臣服大明是有原因的,内有高丽旧势力搞事情,外有扶桑、蒙古等虎视眈眈,所以他们只能找我大明当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