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京畿,已是二月底。
王渊没有直接进京,而是在良乡县稍作休整,顺便打理自己的个人形象。
头发,必须修一修。
身体发肤,确实受之父母,但不代表古人就任其生长。一些杂乱毛发,还是要修剪的,而且得挑选黄道吉日进行修剪。
胡须,也可以全部剃掉,刚长出的胡须全是绒毛,实在没有任何美感可言。
刚满二十岁的小青年,没人会因为胡子问题而耻笑,明代一般是二十五岁之后开始蓄须。
顺便一提,自唐宋到明代,染发行业很流行。一般是老翁把头发、胡须染黑,让自己显得比较年轻,《本草纲目》里还有调配染色剂的配方。也有些非主流,把胡须染成紫色之类,这属于达官贵人的专属,因为紫色代表尊贵,平民百姓不许染成那个样子。
至于保留上唇胡须代表死爹,保留下唇胡须代表死妈,那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儿了。咱大清朝管你死没死爹妈,按制都要拔掉下唇胡须,还跟剃发令是配套的,只不过渐渐执行得不严格——即便是清朝,底层男子的脑门也属寸头,因为没那条件天天打理,光脑门儿的都是些有钱人。
修剪头发,刮掉胡子,穿上斗牛服,冠帽加三英,王渊瞬间变得英武非凡、尊贵无比。
斗牛并非是牛,本为天上星宿。具象化之后,牛首而龙身,斗牛服整体跟皇帝的龙衮服类似,站得远了根本难以分辨,只能通过帽子判断是不是皇帝。
在弘治朝时,斗牛服还排在蟒服、飞鱼服之后,朱厚照却偏生喜欢斗牛服。他后来亲征大胜,批发赐服的时候,也是一品斗牛、二品飞鱼、三品蟒袍、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
对内行来说,更吓人的还是冠加三英。
英原指戈矛上的羽饰,《诗经》有载: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翻译成白话文,便是:他的裘袍很清朗,三根英羽好璀璨。那个人啊,是国家的俊贤!
到了明代,只有立下军功的文官,才能冠上加英,而且基本只能加一英。
自大明开国以来,王渊应该是第一个冠加三英的文官,加两英的暂时都还没见过。朱厚照任性,直接给足了,懒得一根毛、两根毛的慢慢加。
王渊穿着这身行头,一回京就震动朝野。
骑兵被他扔在城外军营,香香和绮云也被袁达带回家。王渊独自骑马穿过正阳门,沿街百姓纷纷围观,争相大呼王二郎回京了!
过了正阳门,又进大明门入皇城。
朱厚照早有命令,守门侍卫没有请王渊下马,而是策马直奔承天门。这条路属于天街,沿街是五军都督府、六部、锦衣卫、宗人府等机构,官员们听到马蹄声全都跑出来看稀奇,因为此街是禁止骑马的。
嘶,冠加三英!一个侍郎倒吸凉气。
另一位侍郎说:陛下太急了,哪有直接加三英的。便是有灭国之功,加一英也足够了啊。
郁郁不得志的常伦,此刻羡慕无比,不禁感叹:大丈夫当如是也!
金罍则惊讶道:若虚兄……这是要走承天门?
六部与内城的最短距离,就是走承天门。
可承天门只有重大活动才会开启,比如前些日子的献俘仪式。平日里,官员们在下朝之后,都得从东西长安门绕一大圈去上班。而此时此刻,王渊居然策马过天街,直接走承天门进入内城。
这尼玛,皇恩浩荡啊!
便是已经成为大boss的第一宠臣江彬,也绝对没有这种待遇,朱厚照简直把王渊给捧上天了。
没办法,谁让北边大败呢,而王渊又在西域直接灭了一国。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