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们一听,面面相觑,只觉口干舌燥,心脏都快蹦出嗓子眼儿了。
这何止是肥羊,这他娘是肉牛啊!
骗子们从业十多年,风里雨里,辛勤奔波,拢共加起来也没赚几个。这单子要是能拿下,还行骗个毛啊,可以回乡下建房置地当体面人了。
不愧是云南的马贩子,难怪如此有钱,早知道就再多加一万两。
被骗的受害者,是被官位迷了心窍,才会傻乎乎中招。
而眼前这些骗子,同样利欲熏心,被三万两白银搞得智商掉线,居然无视金罍拙劣的演技,也忽略了双方交流当中的各种细节漏洞。
明朝中期虽然商业渐渐繁荣,但还没出现汇票、飞钱之类,几万两银子很难远距离付清。
金罍依着剧本说出台词:本公子家在云南,三万两一时之间运不过来。你们收不收茶引?
收!骗子连忙回答。
盐引、茶引都是好东西,本身不是钱,却比钱更受追捧,因为这玩意儿能生钱。骗子们拿到茶引之后,不用去云南做茶叶贸易,直接转手卖掉就能兑成现银。
那好,我立即修书一封,派人从云南送茶引过来。金罍面带微笑,根本不把几万两银子当回事儿。
王渊提醒说:公子,咱金家虽然钱多得花不完,但老爷恐怕也不会轻易给茶引。
也对啊。金罍愁眉苦脸。
骗子们顿时急了,生怕煮熟的鸭子飞掉,一人连忙说:不如先付些定金。
金罍回答道:可以给你们五百两定金,但要立个字据。我们金家做生意都是讲规矩的,买官也是做生意,不立字据就不给钱。
对,要先立字据。王渊摸出沉甸甸的布袋,随手从里面拿出几锭银子。
骗子们互相商量一阵,都认为应该随便立个字据,然后拿着五百两定金就走人。
至于那价值三万两的茶引,虽然非常诱人,但想想还是算了吧。这位金公子是傻子,但他老爹不一定傻,恐怕轻易骗不来的。
双方来到附近的茶铺,王渊取出文房四宝和印泥,突然说:立字据还缺保人!
金罍附和道:对,我们金家做生意是讲规矩的,立字据必须有保人。不然你们拿着银子跑了,我们上哪儿找人要钱去?
骗子们哭笑不得,别人买官生怕被发现,被骗了都还不敢报官,头一回遇到找保人立字据的。
骗子解释道:这位金公子,买官见不得光。我家二爷给你们立字据,已经冒了很大风险,怎么可能再找保人?若是不相信我们,那就当今天没遇到,你自己去考会试!
王渊立即拍桌子:你们讲不讲道理!我家公子要是有把握中试,还找你们买官干什么?
说得好有道理,骗子们竟然无言以对。
还是金公子更大气,一边写字据一边说:算了,没保人就没保人吧。五百两银子而已,就算是被骗了,对我金家而言也是九牛一毛,只当打发几个要饭的叫花子。
骗子们突然开心起来,很想穿上叫花衣,请金公子多打发几个。
画押,按手印,金罍随手指着一个骗子,我金家做生意是讲规矩的,必须有保人,你来做保人吧。
于是乎,文选司郎中谢麒的侄子谢二爷,与他的一位家丁,很快在字据上签名盖手印。
给钱吧。谢二爷摊手道。
王渊一脸不解:给什么钱?五百两银子,刚刚给你们了啊。
谢二爷愣了愣:兄台,你是不是忘了?装银子的布袋还在你手里。
我真给了。王渊叫屈道。
谢二爷终于回过神来,怒不可遏:好胆,竟敢在京城消遣你二爷!
金罍演不出那种愤怒时的爆发力,只能由王渊代劳。王二郎一脚踹翻茶铺里的长凳,拍桌子道:当面立的字据,都没转身就不认账了,你们还有没有王法!
他娘的,这些外地人想黑吃黑!
怎么办?
打一顿再走,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
骗子们都炸锅了,一个个气得三尸神暴跳。
茶铺内的客人纷纷躲避,但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围成一个大圈看热闹。
王渊手持字据说:为了避免给你们惹麻烦,立据时只说借给你们五百两。不管你们签的真名假名,手印总不会出错。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若敢赖账就拉去报官!
报你娘的官,给我打!谢二爷已经快炸了,他从业多年第一次被人如此戏耍。
(本书五月一日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