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青答:尤响,从九品。
明日立刻问罪!马上上报朝廷。沈秦筝翻身上马,扬鞭奋力一抽:回馆驿!参,永丰县令尤响欺君之罪!
一村地陷,传闻有疫情的村落下落不明。
此等大事,永州府全境竟无一人知情!
另一边,离桐岗岭不远处的桃花溪火烧冲。
公子,全部尸体都在这里了。
乱葬岗上正有几个鬼影映影幢幢地闪着,见有人来,突然就明晰了身影。
都埋了。那人向他们说着,可是刚转过身,却向身边的另一人使了个眼色。
那几人正要动手开挖,突然只见月下剑光一闪,满身泥泞的大汉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血流如注倒在地上。
那公子对着身边的杀手嫌弃道:你看看你,又沾这么多血。
那杀手抬起黑剑用软布拭干,面不改色道:这可不是你乐见的么?现在多了这么多,谁埋?
……
月色下,几匹飞马一闪而过,转眼就抵达了方才的荒山庙中。莫青吹了个音调颇为奇怪的口哨,从怀中掏出一点塔香,燃了一炷。还没等那香落下一点香灰的时间,几个人就纷纷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前。
为首的黑衣人单膝跪在此刻还没有平息愤怒的沈秦筝前,双手奉上一样东西,面容有些懊悔地禀告道:公子,只在后山上找到了这个。
沈秦筝接过来,那是一块白色绒布,上面沾着的血液已经结成了块状。撕口处非常整齐,一看就是被剑或匕首等利器割开的。
沈秦筝凑上前去问了问,除了浓得令人作呕的血腥味以外,并没有闻出什么。
他转身丢给了他身后的另一个黑衣人:闻。
那黑衣人拿起来仔细观察了片刻,然后摸了摸没有被被浸透的地方,最后放在鼻前轻轻一闻,最后交还给了沈秦筝:公子,有脂粉气。是个女子。
沈秦筝拿着这块绒布问那个看见尸体的暗卫:可是此人?
那人摇了摇头:属下看见的是个男子,家境并不富裕。
沈秦筝看着手上这块布,只觉得眼前一片迷雾重重,什么也看不分明。
寺庙中被人移走的尸体怎么逃过灭影的搜查,一点痕迹也没露呢?
灭影和傅义天那远亲看见的瘟疫又怎么会被瞒得这样死呢?
被那离奇洪水吞没的十甲村,难道就没有外族宗亲告到官府来吗?
还有这块布。
它是凶手身上的布吗?还是因为看到了什么不该看见的东西而惨遭不测,横死郊外的呢?
尸体又在哪儿呢?
沈秦筝看着跪在地上的灭影。
灭影是不会看错的,可他们即使有奇术异能,也不能断人生死!
暗卫说,面容青灰,眼窝深陷,舌苔紫暗,腹胸肿胀,会是因为第一次瘟疫的先入为主吗?
那会不会根本就没有疫情这回事呢?
灭影暗卫能看错,那远亲路上所闻的,也会是一传十十传百的谣言吗?
驾马飞驰的沈秦筝一路上眼皮儿跳个不停,左眼跳完右眼接着,心里止不住的发颤。此时月上中天,正是子时刚过。
回去!
第二天一大早,沈秦筝的门就被敲响了。
他彻夜赶回来,回来还带着一脑门子的又惊又怒,此刻正是睡眠不足困得要死,被敲门声惊醒的时候脑子还有些懵。
朦胧中,他听见外面的莫青推门的声音,紧接着又听见莫青开口道:啊,员外起的真早。
隔着门,傅义天的声音微微又些闷:修远还没起来吗?
莫青道:大人最近都不怎么睡得好,昨日睡得又有些晚了,夜里起来好几次。
傅义天的声音中带上了一丝谁都听得出来的促狭:中气不足,阴虚火旺。男人嘛,这里可不能马虎。我认识一个大夫,颇有几手,届时回去带给修远府上瞧瞧去。
莫青止不住的欢乐:欸,有劳员外费心。
沈秦筝在床上自暴自弃地想:总有一天我要把这废物千刀万剐了!
他撑起嗡嗡作响的头颅,对着门外大吼:德泽兄莫要拿我寻开心了。
门应声而开,傅义天与莫青一同进来。
莫青走到床前将沈秦筝的那圆领袍子收走,然后拿出了新的替他换上。傅义天坐在房内的桌上自斟了一杯茶,然后一边等沈秦筝收拾好,一边开口问道:修远可曾想过,今日该如何询问瘟疫之事的缘由。依我昨日看这永丰县令一脸不知情的样子,定然是铁了心要将此事一床被子盖了了事呀。
他话音刚落,沈秦筝手上簪发的玉簪应声而裂,鲜血自掌心汨汨流出。
大人!
修远怎么了?
沈秦筝闭了闭眼,用力将心中的怒火吞下去,强笑道:德泽兄有所不知,我来之时已命人提前查访过了十甲村和桐岗岭瘟疫之事,今日正要前去县衙询问一二。
傅义天委实被他这副样子吓着了,来不及挑他着话前言不搭后语的毛病,心有余悸道:切莫动气。既是如此,我也不便前往,就在这县中走走。待修远你此事一了,我们便返回永州城。
官家之事,他就算是江南第一富商,那也只是上不得台面的商贾而已。沈秦筝能让他插手进这件事,都要赖二人交好之由了。
待沈秦筝强忍怒意杀进县衙时,永丰县令尤响还在床上同小妾温香软玉。还没来得及解决晨事,就被请到了大堂前。
尤大人一边走向大堂,一边还奇怪的很。
不是说这位大人同那傅员外只是前来玩玩的吗?怎么玩到大堂来了!
沈大人虽然是自己顶头上司,可这永丰县再怎么说也是他的地盘。他怎么能鸠占鹊巢,直接坐在明镜高悬之下呢?
尤大人一头雾水的向沈秦筝拱手行礼,腰还没弯下去,就听得惊堂木一拍。只见堂上那人喝道:瞒报十甲村地陷与瘟疫之事,草菅人命欺君罔上。尤响,你该当何罪!
尤响脚一软,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
注:《千秋岁》宋·张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