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云轩妒忌功臣的消息也在红袖的有意安排下不胫而走,凌家一向得民心,言官不敢不将此事奏上。北疆战事吃紧耗费的不过是些军资,但民怨载道是楚云轩最不愿意看到的。这种时候凌君彦若真死在战场上,恐怕他就要背上昏君的名声了。
利弊不难权衡,纵使心中百般不甘,如今也只能先出兵了。
第168章 楚离·二十三·请缨
利弊不难权衡,纵使心中百般不甘,如今也只能先出兵了。
朕本以为北疆的战事有凌卿足以,不想这一拖竟是这些时日,看来蒙古部比朕想的要难对付。
楚琰等的便是楚云轩这句话,于是赶紧道:父皇,蒙古部的骑兵都是从小在草原上跑出来的,最是擅长这种战事,近年北方旱灾,为了争夺过冬物资,他们必然会用上全力。不过蒙古部毕竟物资短缺,儿臣以为只消派足援兵,击退他们也只是时间问题,只要将其赶出我大楚境内,派兵驻守,相信他们一定不敢再犯。
嗯!楚云轩点头,既然不能耗死凌君彦的话,自然是保住边境安定比较好:楚琰说得有理,只是今年我朝同样旱情严重,物资不比往年,战事还是得速战速决啊!太后冥诞就在眼前,我大楚一向以孝道治国,真不想看到太后冥诞之时,边境还未止戈。派兵增援北疆的事,诸位爱卿有什么想法。
李义岗身为兵部尚书,这时候自然不能沉默:皇上,臣以为应当就近调兵。漠北这两年还算安生,又有凌威镇守,调些兵力过去不成问题。
楚云轩听闻此言,不由拧住了眉头,半天也不说一句话。
倒是贾云主动站了出来,道:皇上,臣以为不妥。凌家世代看守漠北,若是连北疆都交给凌家军镇守,那北境岂不是......臣以为凌家毕竟是武将世家,手握重兵,在北境的势力实在不宜太大!
楚琰听闻此话,不由紧了紧拳头,想要反驳,不过话到嘴边,想起苏子叶之前的话,却还是忍了下来。
倒是李义岗有些不屑的道:贾大人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如今大楚边境都不太稳定,除了漠北其他地方调不开人手。
李义岗虽然与凌君彦不大对付,但多少也有些兵部官员的气节,不太屑于同贾云为伍。
贾云自然也看得出来,只是当着楚云轩与朝臣的面不好表现,只得心中冷笑一声,瓮声瓮气的道:既然边境掉不开,就从京城调。如今京城兵力充足,不过是调些人过去罢了。
李义岗当即冷晒:漠北的兵是凌家调教出来的,京城的莫非就不是了吗?难不成贾大人是要带着你的巡防营跟蒙古部打?
楚云轩听得有些烦了,当即打断二人:你们两个也不要争了,调兵的话,京城朕的亲卫军和御林军是动不得的,布防营......倒不是信不过凌卿,只是布防营兵力虽足,毕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不必空耗军费,还是从漠北调吧。不过凌卿这些日子下来也乏了,朕想再派一员主将过去帮忙。护国公身子不好,凌将军也不宜长时间驻守在北疆。
话虽冠冕堂皇,但大家也心知肚明,楚云轩此举必然是不放心凌君彦,要派人监督他,派去一位主将,打完仗便驻守在北疆,他也好有借口把凌君彦叫回京放在自己眼皮底下。
众爱卿,谁愿主动请缨?
北疆苦寒,春风不度,哪里记得上京城四季风明冬有雪景夏有荷。就算没有战事也少有人愿意去,更何况是戍守边关。楚云轩目光扫过大殿之下,一时竟没了声响。
诸位爱卿,前些日子反对朕封亲王的时候不是很活跃吗?怎么这会子该你们说话时反倒没了声音?
李义岗默默低下了头,贾云也悄悄退了半步。
楚琰吸了口气,刚欲迈步,便被身后站的一个学士拉住了袖袍:殿下,不可!此时离京,恐怕再也无缘储君之位了!
储君之位,身为皇子怎么能不动心。现在的时局,一日一个变化,这一去归期尚且不知,莫说储位了。
只是,当初起争储之心,也是因为不想把这天下交给楚玦和楚琛那等昏庸无能之辈,决心要做一个心怀天下的好君主。可若是为了储君之位,弃北疆百姓、弃忠贞之臣于不顾,那争这个储位又有何用!
父皇,儿臣愿意前去!
楚琰请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这等行为也的的确确只有他这种脾气又臭又硬之人干得出来。
他这一去,对楚玦楚琛只有利没有弊。朝臣自然拍手叫好。
李义岗闻言立马松了口气,捋着胡子道:皇上,老臣年迈昏愦,不敢当此大任,九殿下年轻气盛,有皇上当年雄风,是正当的人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