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知道,无非府库存粮不够罢了。李文柏毫无隐瞒,将军无需担心,最迟今日夜里,运送粮食的车队就会到,至少够全城百姓吃上一个月。
此言一出,陈一志立马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斜眼笑得意味深长:本将怎么忘了,你不仅少年高中进士,还是广陵府赫赫有名的豪商东主,买些粮食自然不在话下。
李文柏连说不敢,解释说此事当然有圣上的许可。
陈一志松了口气,却还是有些担心:一个月后呢?要知道入冬后大雪封路,你就算再有钱粮食也进不来。
之后的事在下自有打算。李文柏摇摇头不欲多说,不知将军能否出手相助?
开仓放粮是交合十数年来头一回,可想而知闻讯赶来的百姓会有多激动,前关中军出身的衙役们虽然骁勇,但区区不到五十人,在百姓的汪洋大海中根本连波浪都无法翻得起来。
陈一志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加上本也就打着和李文柏处好关系的主意,当下满口应承下来,答应派上两百健壮士卒供李文柏听用。
李文柏自然是连连道谢,别看这两百人不算多,营中虽然有六七百士卒,但去掉伙夫马夫,再去掉老弱病残,能够算作战力的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五百不到,分派两百健壮已经算是十分大方了。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李文柏拒绝了陈一志的再三挽留,又飞马赶回了县衙。
仅仅一个月份的粮食当然不够,但交合可不缺粮,缺粮的只有府库和百姓而已,奸商囤货居奇罢了,要解决冬季用粮问题,只有从这些奸商大户的口袋里把粮食掏出来一条路可走。
在李文柏的刻意放纵之下,他孤身前往大垣山军营和陈一志相谈甚欢,并借了人手准备开仓放粮之事立刻就传到了施五耳中,这个交合土皇帝久违地感到了一丝紧张。
刚回来的蒋勇和三子立刻被叫到书房商议对策,虽然孔正对李文柏更为熟悉,但事关机密,施五思虑再三还是放弃了将人一起叫过来的想法。
陈一志暂且不提,开仓放粮?他哪来的粮食?施五面色沉凝疑惑不已,勇儿,平仓还有多少粮食?
就算把那些发霉的算上,也不够全城百姓吃上半天的。蒋勇说,那小子会不会是在吹牛?
三子表示不赞成:应该不是吹牛,李文柏是广陵李家的家主,家产丰厚,差人买些粮食过来也不难。
他会有这么好心?蒋勇不信,自掏腰包给那些刁民填饱肚子,这种好官只存在于话本中吧?
表兄莫不信,这对李文柏来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三子耐心解释道,他不差钱,开仓放粮只要成功,李文柏一夜之间便可赢尽交合民心,这才是目的。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不管是为了积攒政绩还是和施家对抗,广纳民心都是理所应当的做法。
换了其他人施家可以用强硬的手段去阻止,但李文柏的后台和他们不相上下,对付此人绝不可硬来,只能智取。
施五摸了摸胡须:依你们看,施家该如何应对?
应付什么?蒋勇想也不想地回答,反正用的不是咱们的钱,咱们看戏不就得了?那小子放粮,正指着发财的粮商们可不会答应,到时候不用我们出手,他们就会给那小子好看。
勇儿居然也会动脑子了,有进步嘛。施五欣慰地笑笑,转头看向三子,你怎么看?
属下认为这是与李文柏和解的好机会。三子和蒋勇的看法迥然不同,路途遥远,李文柏又不可能未卜先知,从时间上看,他能运来的粮食最多也不过一个月之用,三个月寒冬,要安稳渡过可没有这么容易。
你是说,主动捐粮?施五若有所思,说说理由。
三子深吸一口气:五爷,表兄,李文柏什么时候都可以对付,但现在是非常之时,地下马上就要竣工了,这时候绝不可放任任何节外生枝的可能存在。
想太多了吧。蒋勇皱眉,那小子才来交合多久,能碍着咱们的事儿吗?
之前或许不会,但出了个钱楷,就不知道了。三子沉声道,如果不能按时竣工,那位大人怪罪下来...
施五动作一滞,似是想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面色变得苍白;刚才还不服的蒋勇也闭口不言,显然对那位大人十分恐惧。
权衡利弊,施五终于下定决心,三子说得对,现在还不是和李文柏翻脸的时候,既然短时间内无法让李文柏言听计从,为顾全大局,他们要竭尽所能的让对方掉以轻心。
殊途同归,虽然理由不尽相同,李文柏和施五却隔空达成了共识。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三子道,按您的吩咐,粮食已经准备好大部分,属下马上就送过去。
不急,先等等。施五阻止道,去把城内的粮商们都叫过来,就说施五有要事相商。
三子眼睛一亮:您是打算...?
和解可不是示弱,要是让他误以为施家是个好捏的软柿子可就错了。施五轻笑,得让那个初出茅庐的愣小子知道,我施家在交合的势力,究竟有多么庞大。
和陈一志勾搭上又如何?国朝军政分离,只要我施家不作乱,那帮大头兵也不过就是一堆装模作样的木头!
第110章 放粮
夜半时分, 车队准时使进了交合城大门, 由于宵禁的缘故, 突如其来的庞大车队并没在百姓间造成多大轰动, 倒是消息灵通的大户豪门马上就得到了消息。
还在左右摇摆的粮商们通过各自渠道得到消息, 态度马上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纷纷表示同意施五的倡议,和施家一道主动为朝廷捐粮。
本来如果施家不表态, 他们还可以勾结在一起对李文柏施压, 但现在施五已经表明会和县令站在一起,除非他们想找死, 否则没人会选择跟县衙和施家对抗。
只有一个要求,捐粮可以, 声势必须浩大, 商人不做赔本的买卖,既然不得不让利,那么至少要得到名才行。
李文柏并不知道施家的暗潮涌动,他现在正带着留守县衙的衙役, 满心欢喜地迎接车队的到来。
带领车队的是李家工场一名副管事,名叫李成, 四十多岁, 是李家的家生子,后来李文柏惜才,烧了他的卖身契将其安排到工场做事,李成感恩戴德之下从此立誓对李文柏死心塌地。
李文柏对其也十分信任, 所以这次出远门的重任就专门指名交给了李成。
李成做事果然妥帖,知道这批粮食的作用,与质比起来显然量更为重要,所以虽然车队装的都是陈粮,但胜在价格偏低,带来的数量比李文柏之前预料的还要多,堆满了县衙前院,清点之后足足可以支撑交合县城一个半月。
干得好!李文柏紧紧握住李成的肩膀,眼睛可以说是闪闪发亮,你办事果然妥帖,有这些粮食,等于给本官打上一针强心剂!
虽然不知道何谓强心剂,但从李文柏的语气上不难分辨其喜悦,李成谦恭地弯下腰:能帮上少主就好。
跟其他从小看着李文柏长大的李家下人一样,即使已经重获自由,李成还是习惯性的称呼李文柏为少主,李文柏一开始不太习惯,听久了也觉得反而有种亲切感。
二子,你带人把粮食都搬去府库,加上原有的存粮再清点一遍,让人把兄弟们的住处都安置好。吩咐完,李文柏拉住李成的臂膀将人引进后院,来,给我说说广陵府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