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软饭王
这天一早,林为民骑着摩托车上班,一进国文社便感受到身边人的异样的眼神和窃窃私语。
进了后楼,来到编辑部,进门就看到几个同事围在一起。
真捐了?
好家伙,十万块钱呢!这得上几辈子的班啊?
……
林为民走到近前,干嘛呢?
众人转头齐齐看过来,脸上写满了震惊以及……八卦。
柳荫手里举着一张报纸,为民,你真捐了?
其他人在柳荫问完这句话之后也是一脸期待的看着林为民。
她手上举着的,正是今天的《人民日报》,在这张报纸的二版,刊登了关于林为民向全国文协捐赠十万块钱用于筹建中华文学基金会这件事的报道。
林为民点了点头,捐了!
众人嚯的一声,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那可是十万啊,说捐就捐啊?姚淑芝问道。
林为民玩笑道:淑芝同志,你这就肤浅了。我捐赠这些钱,也是为了广大条件困难的同行。
姚淑芝给了他一个白眼,她才不会信林为民的鬼话。
你怕不是想在文协混个一官半职的吧?
伱这就属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林为民道。
祝昌盛站在林为民一边,为民要是想在文协立足,不需要捐款,多参加参加活动就好了,几年以后文协少不了他的位置。
还是老祝懂我。
姚淑芝打量着林为民,怎么也想不通,林为民居然能舍得一下子捐那么多钱。
反正搁我我是肯定舍不得的。
柳荫调侃道:所以啊,你就不是当领导的料!
大家笑了起来。
六月下旬的这一天,林为民捐赠巨款帮助全国文协筹建中华文学基金会的消息见诸报端,引发了无数的关注。
经过数天时间的发酵,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热议话题,老百姓街头巷尾的聊天、茶余饭后的说笑都离不开这个话题。
1984年的十万块钱人民币,哪怕是工资很高的高级干部,或者是高级技工,也够他们干上好几辈子的了。
这个年代人们普遍还没有仇富的心态,再说林为民赚的都是稿费,干干净净。
人们最多的感叹是两个。
一是,当作家的,真他么的赚钱!
二是,林为民真敢捐啊!
这可不是十块二十块,十万块钱说捐就捐,没点魄力你对自己都下不去这个手。
不过全国人民也知道,林为民在作家中也属于有钱的,都说他的小说在米国、泥轰都出版了,稿费都是几十万、上百万米刀的赚,捐这点钱对人家来说可能也不算什么。
捐款这件事产生的效应不断的向外扩散,林为民当然是最受关注的一个。
除此之外,事件的另一个当事人也受到了关注,那就是全国文协。
报道还提到了中华文学基金会这个词,伴随着报道的影响力扩散,本来还在筹备起步阶段的中华文学基金会便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外界的舆论对于林为民的影响不大,唯一切身的影响大概就是最近在社里多了个外号——林十万,被社里同志调侃了几天之后,这股热潮也慢慢的淡了下去。
这天林为民正看稿子呢,办公室来了个熟人。
呦,这不硕爷么?可是好久没见着您露面了!林为民一见对方就阴阳怪气。
汪硕嘿嘿一笑,伸手递了根烟。
见他态度还算诚恳,林为民接过了烟,点上,吸一口,吐出烟圈,不在乎隔壁柳荫那嫌弃的眼神,说道:怎么着?钱花完了?
汪硕从包里掏出一份帖子,林为民一瞧正色起来,要结婚了?
废话,帖子不在这儿呢么?
林为民将帖子放到一边,你结不结婚我不关心,稿子呢?
这话得委婉点说,要不然容易被人打死。
最近忙着结婚的事,没空写稿子了吧?
可不是嘛?见了一堆亲戚。沈絮嘉她们家还不同意我们俩结婚。汪硕诉苦道。
那怎么办?
汪硕光棍儿道:能怎么办?反正我们俩证儿都扯了。
说完他又嘿嘿笑了两声,脸上带着抱得美人归的得意。
手头宽裕不?林为民主动问道。
知道你有钱,我可看报纸了。真他娘的狗大户,一捐就是十万块!汪硕满嘴的羡慕嫉妒恨,然后又说道:钱就不用了,上回借的还没还呢,我怕再借还不上。
还不上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