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外汇券的妙用
这天早上,林为民上班后,蒙伟宰找到了他。
老同志一开始顾左右而言他,林为民一看这肯定是有事要求自己啊。
他一个编辑能有什么事值得主任求他?肯定是不在老同志职责范围内的,林为民第一个想到了外汇券。
自从《霸王别姬》出版的稿费到手被他兑换成外汇券,单位的人都知道他手里有一笔数目极大的外汇券。
这个年代,外汇券在国内可是堪比米刀的硬通货。
关于外汇券的崛起,得从友谊商店的供应情况说起。
最早在建国初期友谊商店实行商品供应的时候,供应品种主要是一些统销商品和市场紧缺的高档商品,如粮食、食油、食糖、猪肉、家禽、煤油、棉布、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无论是供应品种还是供应量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运动期间,友谊商店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等到76年以后,友谊商店供应商品的品种开始逐渐丰富,不少市场紧缺的商品也开始供应,如台风扇、手表、黑白电视机、照相机等。
燕京因为属于首都,外国友人、华侨最多,供应的商品种类也是最丰富的,像地方土特产品、工艺品、文房四宝、名家字画、工艺陶瓷、玉石雕刻、抽纱刺绣、丝绸制品等,可谓应有尽有。
如此丰富的商品供应,可比这个时候普通老百姓能在一般的百货商店买的东西多得多了,并且这里的东西只需要外汇券,不像外面既要花钱也要凭票。
所以友谊商店的很多商品也成了这个年代的老百姓们趋之若鹜的东西。
领|导,您是需要用外汇券?林为民问了一句。
被他点破心思,蒙伟宰脸上难得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的神色。
他点点头,道:孙女要学钢琴,在少年宫学的不错,儿子儿媳想让孩子以后走这条道路,准备给她买一架星海牌钢琴。
这是好事啊。需要多少?都是您一句话的事。林为民豪气道。
蒙伟宰比了个手势,四千块钱。
这四千块钱应该指的是外汇券,要是人民币那就更多了。
放在一般燕京的工薪家庭,可能十年也暂不出这么多钱来。
蒙伟宰能说出这个数字,可见家底不是一般的殷实,儿子儿媳估计也不是一般人。
没问题,下午我跟您一块去取一下。
林为民没有提钱的事,蒙伟宰道:不着急,不着急,今天回去我让家里人把钱凑一下。
没事,我先把钱取出来。
下午下班前,林为民早退了一会儿,去人民的银行取了四千块外汇券。
他手里原来留的那两千多外汇券这段时间以来已经被单位的同事们薅光了,收获的则是五千块钱人民币。
外汇券上印有一行小字:本券与人民币等值。
但凡需要专门写上这类话的票据,两者的价值一定是不等值的。
这年头,一个非洲来的留学生去友谊商店购买两条大中华香烟,出门一倒手就可以赚到够他一个月的生活费,结果国家却基本上收不到外汇。
钻这个空子,利用的就是当时国家对于外国人的优待。
假设一个外国留学生,用100米刀以官方1:1.5的汇率兑换了150元外汇券,再用150元外汇券在友谊商店购买了其他地方难以买到的紧俏商品。
出门后便以250元人民币的的价格将商品出手。
然后吃喝玩乐花了100元人民币,离开中国的时候再把剩下的150元人民币兑换回米刀,他手里还是100米刀。
老外赚的盆满钵满,吃亏的却是政|府。
国家非但没留下外汇,反而还搭进去了几十美元的外汇。
林为民就是个升斗小民,这种国家大事他管不了。
同事们需要外汇券,恰好他手里有,就不可能轻易拒绝,那太得罪人了。
反正他也不吃亏,大家都是按照市面上的价格找他兑换外汇券。
这个时候外汇券的价值其实很混乱,有人可以钻空子,利用香烟、酒等高档消费品轻易赚取四五倍的差价。
但这么做就是正宗的投机倒把,林为民不可能干这种事,通常同事们找他来还外汇券就是按照市面上50%~60%的增幅来浮动,一般厚道的换一百块外汇券,会给林为民一百六十块人民币。
第二天,林为民和蒙伟宰来到友谊商店门口,早上上班的时候老同志交代儿子让他们在这里见面,正好兑换了外汇券直接进商店买钢琴,省得夜长梦多。
在友谊商店等了一小会儿,林为民见到了蒙伟宰的儿子。今天不光是他儿子来,连儿媳和孙女也一起来了,算上蒙伟宰,可谓全家齐上阵。
蒙伟宰问道:燕妮怎么也一起跟来了?
她呀,一听说能买到钢琴了,在家里待不住,缠着我非要来。蒙伟宰儿媳妇宠溺的看着女儿说了一句。
蒙伟宰给双方介绍了一下。
介绍到林为民的时候,蒙伟宰儿子夫妻俩很是热情,握着林为民的手表示感谢。
孙女蒙燕妮今年十四五岁的样子,看着高大帅气的林为民眼中熠熠生辉,这可是现在最有名的青年作家了。
打完招呼,林为民将取出来的四千块外汇券拿出来。
蒙大哥,你们夫妻俩点点。
蒙伟宰儿子也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个袋子,林为民看了一眼,钱都是提前扎好的。
现在流通的第三版人民币最大面额的是十块钱,一沓一千块钱,蒙伟宰儿子夫妻俩给了他六沓半人民币,林为民不用数也知道这里肯定是六千四百块钱。
蒙伟宰儿子点完了外汇券,问道:为民,你不数数?
林为民笑了笑,不用了,只会多不会少。
他所表现出的信任让对方心中熨帖,朝林为民露出了一个友善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