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一个字,绝
马上进入七月份,燕京的天气热的让人烦闷。
快中午的时候,食堂里因为后厨要做饭,变成了蒸笼。
大家伙有的跑到了院里的树下去乘凉,等待着开午饭。
程时旭抱着一本《读书》喊道:为民,你过来看看!
咋了?林为民听见他叫自己大,答应了一声走过来。
《读书》上登了一篇《尤拉之死》的书评。
程时旭手上的《读书》是今早上刚送来的,班里其他人还没看过。
刚才下了课,程时旭趁着距离吃饭还有点时间就跑到了所里的图书馆,正巧发现了刚送来的杂志,看到上面有评论《尤拉之死》的文章,他立刻跑来告诉林为民这个好消息。
他这么一说,周围其他人也涌了上来,在哪呢?在哪呢?我看看!
这年头发表作品,有评论文章本身就是对作者能力或者作品质量的一种肯定,当然了,也有批评的。
林为民立马堆上笑容,师姐好!
傍晚下了课,唐玉秋老师喊林为民说有人找他,现在在办公室等着呢。
作为改革开房后创刊的文学评论杂志,《读书》的历史并不长,但其却因创刊号上的一句读书无禁区,成了这时无数中国文学爱好者的心头好。
她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叠包好的稿纸,我爸爸最近随团去米国出访,还得几天能回国。他之前叮嘱我把稿子还回来,前几天工作忙,今天才有空过来。
《人性之思——读尤拉之死有感》。
林为民耍宝道:唐老师,我都不知道您这是在夸我还是在损我。
听程时旭这么一说,周围的众人更来劲了,他们把林为民挤到一旁,率先欣赏起了这篇评论文章。
这也是为什么那天安是山得知谢明清要找他聊之后,会表现出那般扬眉吐气的姿态。
寒暄过后,她说起了来意。
还成吧,有了现成的故事走向和人物设定,感觉难度不大,但我自己也说不好质量到底怎么样。程时旭面露忐忑的说道。
之后,《读书》的销量持续走高,成了国内文学评论杂志当中的翘楚。
好的,师姐,我知道了。
像姜子隆发表《乔厂长上任记》之后,国内不少报纸、杂志都发表过评论文章,有批评的、有赞扬的,但总体是赞扬大于批评,这也成就了他偌大的名声,改革文学的名字也借着这股潮流不胫而走。
晚上,四下无人。
名气大如鲁迅,一代文豪,论起长篇这件事,跟同时代的几位巨匠相比评价也要低上一等。
唐玉秋老师解释道:他啊,就是个混世魔王、混不吝,放在《红楼梦》里,那就是宝玉的材料。
嗯。程时旭点点头。
才刚写一半。
唐玉秋老师沉吟了一下,点点头,这也是好事。
创刊号第一版就印刷了五万册,之后又印刷了五万册,一售而空。
两人玩笑的时候,万芳一直在笑。
万芳的语气中透着几分调侃,林为民笑嘻嘻的挠了挠头,他今年才二十,面相又嫩,做起这种动作来丝毫不违和,反而让人看到了稚嫩、淳朴的模样,心生好感。
林为民无语的看着这帮人,不过自己看自己作品的评论文章,感觉是有点羞耻,先让他们看吧,回头自己在被窝里偷偷看。
嗯。这次我打算尝试一下长篇。